文 / 崇艺君
学者们小心翼翼地从文化遗堆里,考辨出华夏老人的年纪,有五千年以上。面对一位亘古老人,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询问他在过往呢?
中国风可以说是辨识度很高的美学风格,它在流行了几千年后,如今在任何场合依然表现得很稳定、独特,是一种很成功的美学风格。
王尔德调侃道:潮流是个丑得难以忍受的东西,人们不得不一年换两次。
然而直至近代中国,老祖先们似乎很能忍受“丑”,忍受千年不变的重复单调。
这就不得不思考中国审美的根在哪?
看看古代的设计师设计过什么——文字、绘画、八卦、神鬼……
用手顺过那些象形字的笔画,翻看陶器上石壁上的图案,思考下,它们的美感在哪?
周易的阴阳爻长短更替,诗经的句文回环反复,简洁、规律是中国的美吗?
如果把山海经里的每一只怪物都当做一个部落的标志,那么奇形怪状的怪物是从自然界里攫取拼接的。
如果把上古神话里的每一个神都当做一种自然力量,那么天地变幻是人类创作的原素材。
【辟邪】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辟邪为饰,《博古图》有辟邪车。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据考古界研究“辟邪”即“符拔”。现都统称“辟邪”。
【角圭】《山海经》中描述,此兽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
何不这样大胆假设,大自然用手舞足蹈大嚷大叫的肢体语言,告诉人类它的经历和脾性,人类也大嚷大叫手舞足蹈地向自然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就是最原始的语言,能无障碍沟通的语言。
回过头看那些象形文字、石壁古画,那些周易、诗经,甚至到中国的服饰、建筑、工艺品,都和自然有一种协调感,融合感。可以肯定,它们源于自然。
中国元素无不在体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
那么中国自古以来的设计是根于自然的审美,只是并非完全模仿自然,而是读懂自然的语言,再用自然的语言表达。
可以这样猜想,人们无不希望能与自然交流,让自然神灵明白人们的意思,这可谓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的萌芽。与其说中国的审美千年不改,不如说中国人是宗教的绝对信徒。
那么,中国的审美是与自然融合的审美吗?
与神灵交流的语言
如果要从繁杂的中国元素里挑出一个符号,既能代表中国自古以来的审美,也能符合自然语言的,那就不得不说下面这符号了——
回纹,也称云雷纹。
新石器晚期最杰出的设计,沿引至今四千多年的符号。
基于云雨对农耕文明有利害关系,而雷是云雨之兆,所以云雷以其弥天漫地、出入无形、神秘莫测的特性,被古人视为神灵的施为。
追寻至崇尚神灵的商周时期,尊、鼎等主要祭神的青铜器上以云雷纹为饰。将自然景象升华为意象后,似乎神灵就能理解这符号。
回纹具有庄重、神秘的特征,若以它做为纹饰的器物,可透露出美丽庄重、古朴优雅的气韵。
回纹作为一个文明美学形式的背景板,是因它具备中国的审美特性——回纹饰拥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它的庄重,不失灵动。它的重复不会停留在单调上,不会停留在无聊上,是有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行云流水般地延续着。
这种特有的美感乃是中国审美最重要的一环——气韵生动,朴素简洁。
要是把艺术当做一种表达方式,那么审美认同其实就是语言认同,当所有人认同了一种语言,那么审美观也就一致了。
被当做王权的象征玉石,更是人与神交流的媒介,玉璧上的图形传达着人的语言,能传达至神灵的语言。
上古时代人们在说着什么样的语言呢?
上文已经阐述过了,是自然的语言。人们将自然语言美化后,用以跟自然神灵交流,表达祈求。
因而有,最早的艺术是与天地神灵的对话,最早的文学是巫觋口中的吟唱,最早的器物纹饰是祭祀神灵的形制。
那么可以说,古代的艺术之美、文学之美、器物之美,都是向神灵的一种献媚。因此这种美会表现得特别神秘庄重,端正体面。
美化的自然语言就是与神灵交流的语言,任何艺术美的表达,都是用来与神灵的交流的字句,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未曾改变的语言,是华夏民族一以贯之的审美观。
-------------------------
原创文章,转载请勾搭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