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世间最可恶的事,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过于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无论谁对谁错,生气则伤己,发怒则伤人,要活的自在,先修一个好脾气。
越是深爱,越要温柔
心学宗师王阳明和他的妻子感情和睦,可是他们之间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苦衷:王阳明的妻子诸氏无法生育。
这在妇女地位低下的古代社会,无疑是一个女性的巨大危机,很多人会就此休妻,另寻良人。
可是王阳明并没有这么做,在和妻子相濡以沫的几十年中,为了保护妻子的内心,他甚至从未想过纳妾。
直到他54岁时,诸氏不幸过世,王阳明才娶了继室张氏,后来生了儿子正聪。
学者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对于陌生人,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戒备心理,生怕自己的一句话不对,就会冒犯对方。
而在家人的面前,我们放下了戒备,要求也变多了,只要亲人们的反应稍有不如意,有些人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有些人在外懦弱如绵羊,回家狂躁如恶犬。
家人不是我们的的出气筒,就算在外面受了委屈,也不该发泄在无辜的家人身上。学会经营亲情,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每一次的大发脾气,都是在透支我们自己的感情账户。一个人唯有知道在亲人面前收住脾气,才会拥有更高质量的感情生活。
越是强大,越是从容
在我们身边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优秀的人,就越是脾气和顺。越是那些无能的胆小鬼,就越是容易火冒三丈。
一个总是发怒的人,说到底,是在为了自己的无能和自卑而生气。
当年宁王在造反,王阳明只用了四十三天就结束了这场历史的闹剧,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他却因此招致朝中奸佞们的嫉妒,而当朝的天子明武宗,更是出了名的性情乖张。他竟然因为王阳明过早的战胜宁王,自己没有机会与宁王较量而生气。
王阳明出生入死平定了叛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封赏,还受到了陷害。这事若是旁人大概会当场暴怒,可是王阳明并没有因此恼火。
他先是找到了张永,将自己的功劳交给他,拉拢宦官一派。然后,他就此搬进寺庙居住,以示与世无争,在无声之中化解了这场灾祸。
王阳明的这次经历,被后世评价为: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
在王阳明的观念中,人生于天地间,心中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宰,脑子可以快速运转,心思却要不动不摇。
因为动脑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动心只会让我们被自己的情绪左右。
面对不顺心的事情时,一个人越是暴跳如雷,就越会方寸大乱。
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事情朝着更加无法控制的方向迅速恶化。关键时刻,我们更该稳住自己的本心,控制情绪,泰然处之。
本事越大的人脾气就越小,正是因为他们深深知道:在大局面前,每一次的暴跳如雷,都是将自己推向了火坑!
人生,绝不是用来生气的
北宋名臣吕蒙正刚做宰相时,有一次上朝,一个官员隔着帘子指着他,非常鄙夷地说:“这种货色的人也能做宰相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
他的同僚很生气,要追问那个官员的姓名,被吕蒙正制止了。到了下朝的时候,这位同僚仍然为他鸣不平,后悔没有问出说话人的姓名。
吕蒙正说:干嘛要知道呢,一旦知道了这人的姓名,就不容易忘记,不知道不是更好吗?
这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吕蒙正从状元及第做到一朝宰相,一辈子的人生赢家,待人宽厚,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宋太宗曾说:吕蒙正气量,我不如也!
一念无明起,火烧功德林。一把怒火,能烧尽一切福禄功德。遇到不顺心的事,碰到不顺眼的人,首选宽厚,做不到至少要保持理智。生气发怒于事无补,绝不要用别人错误惩罚自己。
佛语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人生在世,哪有那么多的事情值得我们暴跳如雷?有些人有些事不妨一笑了之,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寻找乐趣和幸福,不要辜负了这乘兴而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