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电视台《你最声动》人民朗诵艺术家张家声《人民万岁》_高清-原创-高清视频-爱奇艺
观张家声先生的朗诵,常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试想,若没有入口与穿行过程中的曲径通幽,就很难在出口的开阔处一下子放开心胸。这既是审美接受规律,也是一种创作手法。张家声先生在《人民万岁》中,就把这种手法及其效果展示得淋漓尽致。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先把王怀让先生创作的原诗抄录在下面:
你从韶山水田的黄色的阡陌上走来
你从安源煤矿的黑色的巷道里走来
你从湘乡的那棵垂挂着许多苦难的老葡树下走来
你从长沙的那口映照着许多血泪的清水塘畔走来
你走来,径直走上天安门城楼
向着创造历史的人民
用深沉的湖南口音高呼
──人民万岁!
你从可以望到民族志气的上海望志路走来
你从可以看穿世纪烟雨的南湖烟雨楼走来
你从八百里井冈的很有特色的中国的秋收里走来
你从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很有气魄的中国的长跑中走来
你走来,大步走上天安门城楼
向着改造历史的人民
用洪亮的湖南口音高呼
──人民万岁!
你从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走来
你从顿失滔滔的大河上下走来
你从《史记》里的秦皇汉武的赫赫武功中走来
你从《资治通鉴》中的唐宗宋祖的奕奕文采里走来
你走来,很现实地走上天安门城楼
向着扭转乾坤的人民
用可以穿透乾坤的湖南口音高 呼
──人民万岁!
你从照耀人民智慧的西江月辉里很抒情地走来
你从奔腾人民力量的满江红浪里很激情地走来
你 从《送瘟神》的浮想联翩的兴奋的韵脚中走来
你从《到韶山》的夜不能寐的 振奋的平仄里走来
你走来,很浪漫地走上天安门城楼
向着叱咤风云的人民
用可以驾驭风云的湖南口音高呼
──人民万岁!
你 走上天安门城楼是为了高呼人民万岁
人民才用自己的身躯把天安门托得如此峨峨巍巍
你走上天安门城楼是为了高呼人民万岁
人民才用自己的血汗把天安门染得这样如描如绘
你走上天安门城楼是为了高呼人民万岁
把握历史的人民才会让你在史册上永放光辉
你走上天安门城楼是为了高呼人民万岁
主宰世界的人民才会让你 在世界上万古永垂
这 就是你教给我们的哲学
这就是你教给我们的真理
呼人民万岁的人,
他活着的时候人民才会向着他高呼万岁
呼人民万岁的人,呼人民万岁的人 他 他走了……
可他的思想却可以万岁 万万岁
──人民万岁!
毫无疑问,本诗的高潮部分应该落在最后一节的“人民万岁”上。但是,仅仅是意识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更要想方设法将创作意图落实到艺术效果上面。朗诵者在台上的“呼风唤雨”,是要在受众心中“翻波涌浪”,这才是艺术创作“能使无情尽有情”的高妙之处。那么,张家声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在前两小节,他语调适中,节奏舒缓,娓娓道来。到第三小节结尾处,忽然以湖南口音高呼一声“人民万岁”,顿时,伟人的形象、历史的画面扑面而来,受众的记忆瞬间激活,掀起第一重情感波澜;其后三个小节,他的语速渐渐加快,声调渐渐抬起,受众情感的湖水也随之扰动起来,兴奋与期待油然而生;来到第七小节结尾处,在语速极快,调门渐高时,突然一脚刹车踩下去,语流急停,声调急落,而这时,受众的情绪如同湍急的水流来到瀑布顶端,欲行而不可行,欲止却不能止,在这急剧的断裂和压抑处,情感的能量瞬间积聚起来,紧跟着便随着那一声响遏行云的“人民万岁”一起喷涌而出。
张颂老师在《朗读学》中谈到:“在思想情感的运动线上,在声音形式的起伏线上,总有某种制高点,它是朗读中思想感情的凝聚点,声音形式的突出点,作品内容的重点,落实目的的焦点。”在朗读过程中,“一定要像蜻蜓点水,旋而不停,落而不坠;像大军长驱直入,过关斩将,直捣黄龙。这样在达到高潮点时,便像重锤击鼓,一锣定音,振聋发聩,使人豁然开朗”。看完张家声老师的《人民万岁》,能让我们对张颂老师这番话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过,如果我们的认识只停留在节奏把控与细节呈现上,仍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从中窥视张家声先生的语言创作观念。这种观念首先是一种大局观。《人民万岁》的创作手法是由小入大,但这种设计的背后却是由大入小,由整体而至局部,是一种统领全局后的纵横捭阖,撒豆成兵。所谓“艺高人胆大”,正因如此,张家声先生才敢于大停大连,大起大落,才能把一个几分钟的“小作品”演绎出奇崛恢宏,荡气回肠的大效果。因此,读张家声先生的《人民万岁》,不能只停留在对于艺术效果的叹为观止,而应当对其背后的创作理念与实施策略深入揣摩,帮助我们跳出语言创作中“自动”的盲区,进入“自觉”的状态,早日达到“自由”的境界。
大师之大,非在技巧,而在于其格局与气象。从这个角度看,《人民万岁》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大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