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如何学习》的第5篇读书笔记。
01
学习要花多长时间才有明显的效果?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一万小时定律”,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著作《异类》中指出的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一万小时定律”认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
这实在是个令人沮丧的定律。
因为我们除去工作和睡觉之外,还要照顾家庭和与人社交,每天能够用于学习的时间并不多。(还在学校的同学们,可要好好珍惜大把大把的学习时光)
试想,如果每天平均能拿出2个小时学习某一领域,天天坚持,按照“一万小时定律”,那也要5000天,将近14年!
这对于许多持续学习14天都感困难重重的小伙伴来说,简直就是该洗洗睡了的节奏。
02
那么,没有一万小时怎么办?
如果明天我和TA要去画展看画,我对画的流派分类一窍不通,但又想临阵磨枪,抓住机会表现一把,有可能速成吗?
《如何学习》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有!而且需要的时间会让你吃惊:1小时足矣。
作者把这种方法称为“知觉学习”,主要是训练人的直觉判断能力、分辨细小区别的能力。
书中,作者正好分享了自己如何利用1小时时间,从一窍不通到能够分辨12种艺术画流派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
作者的女儿首先确定了要学习辨别的12种艺术流派(印象派、后印象派、浪漫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印象派,达达主义、建构主义、极简主义、至上主义、未来主义、野兽派),每一种流派从网上下载10幅作品,总共120幅,作为训练素材。
-
女儿把这120幅作品的顺序打乱,保证同一流派的作品不会连续出现,然后做成PPT,每一页有一副作品,下面是12种艺术流派的选项。
训练时,PPT一页页的出来。如果作者选择正确,会听到悦耳铃声,看到一个大大的对勾;如果猜错了,则会跳出一个黑色的大叉,紧接着正确的流派选项会高亮显示。
作者把大约10分钟、刷屏约60次作为一个小节,每个小节之间短暂休息。作者在每幅图片上停留的时间只有2、3秒,基本算是一晃而过。
这样学习的效果如何呢?
- 第一小节,作者几乎全在瞎猜。
- 进入第二小节,作者对极简主义和未来主义画派开始有了感觉,取得了小小的进步。
- 到第四小节,作者已经把表现主义和达达主义掌握得差不多了。但这些流派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作者说不出来。
经过6个小节约1小时的学习后,作者进行了一次不允许思考的考试,“考试时,我扫一眼作品就去点击选项,动作频率很快”,而考试结果是:36幅作品,答对了30幅,正确率80%。需要注意的是,考试中使用的画作,虽然出自之前学习过的相同画家,但都是之前没有见过的作品。
对于这个结果,作者也比较满意:
我固然没学到任何关于艺术史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学到半点关于那些作品的作者陈述、文化潮流、色彩运用或视角的选择……但是我现在却可以这么说了:我已经能分辨出野兽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一点儿也不含糊。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知觉学习”时节奏必须要快,要让视觉等知觉系统快速运行,让认知系统、思考系统同样都快速运作起来。
总结一下,“知觉学习”其实很简单:
- 快速浏览大量例子,快速点选选项。
- 每个例子不管选择对错,马上反馈正确答案
- 其他工作交给大脑的知觉区自行处理就行了
所以,作者也说进行“知觉学习”时心情很愉快,从头到尾的愉快,他认为这才是学习应有的体验。
03
“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权威,出类拔萃,留名青史,需要付出大量的长期的坚持。
而“一小时知觉学习”则告诉我们,如果仅仅是想培养对某领域的基本感知,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就已经能超过大多数人了。
而且“知觉学习”不仅适用于培养“好眼力”,把在常人眼中很难分辨的东西分辨开,其他知觉也适用。比如,分辨本地的不同树种或野花、不同材质的喷油嘴、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或是法国的各种葡萄酒,等等。
作为一位孩子不满2岁的父亲,我十分清楚将来孩子大些了,一定会问我许多这样的问题:
- 爸爸,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花?
- 爸爸,这是什么动物?这是什么鱼?
- 爸爸,这是什么......
原本我还想这么多为什么,哪有办法都知道,琢磨着到时该怎么给孩子解释。
现在知道了“知觉学习”的方法,有信心了。我已经在憧憬当孩子发现爸爸什么都知道的时候,那惊讶而夸张的表情,他一定认为爸爸是超人,嘻嘻!
这是夏天不孤单的原创文章,感谢你的阅读,如需转载请先告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