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的节选——小团圆媳妇之死,内心感慨甚深,虽也不是第一次读了,但每一次读,都给我巨大的震撼,不仅对小团圆媳妇的死,村里人的麻木,亦或是当时的封建迷信还是人的异化。
小团圆媳妇从文中的描写来说,应该是善良的,乐观,健康的。但进入老胡家当童养媳时,一切都在改变。婆婆的打骂,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婆婆的行为似乎也能理解。一个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下来封建思想对于女人的荼毒。这一切仿佛就是天经地义的,她有什么错,也许她也是这么过来的,她也不过是在做当时万万千千女性,媳妇熬成婆的女性。这是一个悲哀。男权社会女性的悲哀,更可悲的是女性并不自知,还想方设法的去维护这个制度。
再说到小团圆媳妇,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成了封建迷信的牺牲品,用开水烫这样一个残忍的画面,竟有全村的人如看戏一般观看,没有人觉得不对,没有人替她说一句话,任由这个孩子被封建迷信给"吃掉"。何其可悲!地区的偏远导致这地方交通、思想的堵塞,人们思想上的匮乏,想来也是那个时代的通病。似乎也能理解孙中山、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人的弃医从文了。仿佛也能理解读书的意义了,人的思想我想才是最重要的,读书便是解救我们愚昧的思想了。希望小团圆媳妇这样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能少点吧。
此外,便是人的异化。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有一个艺术活动论,有一个说的便是人的异化个人的劳动的异化。呼兰河传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养鸡可比养小孩更娇贵……养活孩子可不是养活鸡鸭的呀!养活小鸡,你不好好养它,它不下蛋""打狗怕狗打跑了,打猪,怕猪点了斤量"人有时候甚至是比不上动物了,不仅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有这样的描写,许多文学作品我想也都有人不如物的作品,比如众所周知的卡夫卡的《变形计》。不仅是当时那个年代的人们有这样的想法,就算现在,问我们最想变成什么,我想我们的回答大部分也都是动物。
人的异化同时也是我们作为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