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生的新作《禅的故事》,这本书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禅、禅的历史、如何参禅等系列问题。
你是否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恐惧?你是否对当下感到焦虑?觉得人生苦短,生命无常?如果答案为“是”,那么禅可以教你专注空明觉察的心灵,在日常一呼一吸的修行中获得解脱的、自由的、美好的生活体验。
当你观赏艺术作品、古诗词与画作,是否察觉到了禅意?士大夫文人雅士为什么推崇禅?因为禅宗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杜甫、白居易、苏轼、王维、曹雪芹的诗文总暗藏玄机,充满禅意。
禅是中国文化中最玄妙的一个部分,且无处不在。王菲、李连杰、乔布斯、马云、李嘉诚等明星大佬也都会禅修。禅的最终目的是觉悟,禅宗精髓的精髓是“破执”:你的敌人就是你。
易中天教授告诉我们:"读禅越多,就越聪明。禅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它其实是人生哲学,它教会我们对抗孤独,缓解焦虑。"但你知道禅背后的历史演变吗?真真假假的禅宗概念,你能分辨清楚吗?
对禅的悟性要靠天赋,但禅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学习。易中天老师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配合国画大师黄永厚的精彩画作,引据神话传说与真实史料,灵活运用古代文豪与禅师的对话,解释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常识及俗语的出处,它们都与禅拥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了解禅是什么,理解禅文化和禅意,感悟禅的美妙。
一、什么是禅?
禅有用吗?没用。它不能教会职场小白的你走向财富自由,它不能让怦然心动的你追姑娘到手。但禅是一种智慧,看起来没用的智慧。就像公司的董事长,乍一看什么具体的活儿都不干。但公司不能没有董事长,就像我们的知识结构里不能没有智慧。
要想获得智慧,建议懂一点禅。
禅有三个特点: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
是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的真理,就不是永恒真理;可以说的智慧,便不是终极智慧。此乃不可说。
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衣钵相传靠的是心心相印,心花怒放,我就是佛,又何必说?此乃不必说。
禅的最终要义是“破执”,说是一种“执”,不说也是一种“执”。如作家三毛说,爱就像禅,不能说,一说就错。此乃不能说。
那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听起来仿佛“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禅宗又凭什么传世?佛法又谈何普度众生?其实,禅宗不是不说话,而是爱讲故事。
比如最有名的这则禅宗故事:“当时有风吹幡动。一波僧人说风在动,一波僧人说幡在动,争论不已。惠能上前说:‘你们辩论不休的原因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作为修行人的心在躁动,心不清净啊!’众僧听了,大为震惊。”
作为众生的我们,想必听了多少会有点感悟吧?这样的小故事,称为公案,也就是禅宗典型的传世方式。而故事中的惠能,则是禅宗当中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史称禅宗六祖。
正是因为禅的不说,使得参禅称为了一项高深的智力游戏,尤其被高智商的人青睐,比如苏东坡,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而凡是高深的智力游戏,又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增长,如此看来,禅又是极其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
认识自己。
对抗孤独。
缓解焦虑。
变得聪明。
二、禅的缘起
众所周知,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先后衍化出八个宗派:性、相、台、贤、禅、净、律、密。而每一宗都需要循着历史给自己正名。属于禅宗的故事是这样的:
释迦牟尼在灵山开坛讲法,精彩到落下漫天花雨,是所谓天花乱坠。这天,佛祖讲法之余,随手拿起一朵花,是所谓拈花示众。众弟子面面相觑,只有一人绽放出笑容,此人就是如来十大弟子之一,叫摩诃迦叶。于是佛祖说,我已经把最高智慧涅槃妙心通过特殊途径传给摩诃迦叶了。
他俩怎么传的?佛说我拈花示众,他会心一笑。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举个例子,青年男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千言万语化作沉默”。这时候需要语言吗?不需要。可见,有些心意,比如爱,是不需要语言表达就能相通的。最高智慧就像“我爱你”一样,可以默默传达。佛教主张的也是爱,不过不是爱一个人,是爱所有人,叫:
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三、禅宗来到中国
在讲述禅宗来到中国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的,是它怎么传承的问题。
在拈花一笑之后,禅宗自此诞生。禅宗怎么向后世传递?八个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好理解,教外别传呢?就是另一个新的学派、流派、门派或宗派,也就是禅宗。但凡修行,就要有结果,结果也有正邪之分。按照邪门歪道修行,就会走火入魔;按照正道修行,就会修成正果。那么对于传法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的禅宗,如何证得最后修成的是邪门还是正果?
禅宗的说法是:以心印心。也就是说,一个人已经开悟了,他用自己开悟的经验,去检验另外一个人是开悟。从此留下成语:心心相印。
有门派自然有掌门,佛祖把教外别传的微妙法门交给了摩诃迦叶,他就成了禅宗初祖,第一代掌门。有第一就有第二,如此代代相传的掌门,在佛教就叫法嗣。传掌门自然要先心心相印,但只是心心相印可不行。于是佛祖又给了两件东西,一是木绵袈裟,二是紫金钵盂,作为心证之外的物证。
于是历代掌门都要传衣钵,是所谓衣钵相传。这衣钵第二次传承,便是给了阿难陀,称为禅宗二祖。《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了西天之后,第一次拿到的无字真经,便是禅宗初祖和二祖给的。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他们拿出的经书当然是一片空白。
既然唐僧师徒没能把禅宗的无字真经取回来,那么禅宗何时来到中国呢?传说是公元526年。这一年,西土禅宗第二十八代传人菩提达摩登陆广州,还带来了木绵袈裟和紫金钵盂,他就成了中国的禅宗初祖。
是时,正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南梁北魏。达摩先是见了梁武帝,梁武帝毫无慧根,几句鸡同鸭讲之后,达摩来到长江边,一苇渡江来到河南少林寺背后的山洞,在山洞里对着墙壁坐下,面壁九年。之后被人下毒致死,但三年后有人看到他飘然西去。
这当然都是传说,看来外来宗派要在本土立足,皇帝不开悟,靠不住,就只能靠创造民间传说。传说自不必理会,但有个人却不得不说。在达摩面壁的时候,僧人慧可前来拜师,得到真传。于是慧可成为了中国禅宗二祖。
禅的风靡华夏,是在五祖之后。禅宗五祖,法名弘忍。这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弘忍之后,衣钵实体不再代代相传,禅宗也分为南宗、北宗。这两派创始人都是弘忍弟子,却天南地北、分道扬镳。
弘忍七十一岁那年,决定竞争上岗,选择衣钵传人。考卷是弟子们每人写一则示法偈,大弟子神秀成为了众望所归,他的偈如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以菩提树比喻身体,以明镜台比喻心灵,表达了要保持内心的洁净的修行态度。
此诗一出,众僧钦佩不已。但,弘忍的评价却是:“尚未入门啊”!
而被弘忍看中并称为六祖的,是惠能。当时惠能是火房的帮厨,一个都没有剃度的临时工,而且还目不识丁。在听到神秀的偈后,惠能自己也创作了一偈,正好遇到一位识字的官员,就请求这名官员替他写到墙上,也想必大家都听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用多说,高下立判。弘忍甚感欣慰,当夜为其讲《金刚金》、传衣钵,并且度其过江南行,嘱托其不再传实体衣钵。惠能一路到了广东,自知称为衣钵传人不能服众,十五年后才亮明身份。
惠能亮明身份的那天是在广州法性寺,也就是前文的那个故事,众僧因为风动、幡动争执不休,惠能站出来一声断喝“什么风动,什么幡动,都不过是你们心动!”
佛教最看重的就是心,认为万法皆由心生,所以管它叫心地。这样看,风动幡动,岂非都是心动?惠能在众人的请求下,拿出衣钵。住持印宗法师先为其剃度,后拜其为师。惠能便在岭南升坛说法,开宗立派。
衣钵不见了,禅宗便从此分为两支。惠能创立南宗,神秀代表的则成为北宗。而最终风行中华的大地的,是南宗。
四、禅宗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条重要的论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放在古代禅宗的中国化上,也可以得到印。
我们先从佛教的传入说起。作为一个外来教,难免会水土不服。不信你看,玄奘法师取经归来创立法相宗,长安城万人空巷去膜拜,可很快就被人忘了,为什么呢?
太专业,太难懂了。
佛教要如何立足华夏,站稳脚跟呢?一 要简单,二要实用,三要中国化。因此而兴旺起来的,就是净土宗和禅宗。
净土宗是最受普通民众欢迎的,因为道理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易行。简单来说,净土宗求的是来世和往生。为什么?因为此生太苦。大家耳熟能详,佛说人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释迦牟尼当初就是看到了这些苦,决定寻找出路才创立了佛教。
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才能摆脱苦海?佛说,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第二个问题是,凡夫俗子去得了吗?佛说,去得了,我佛慈悲,普度众生。皈依佛门,就是签证。第三个问题是,现在就去行吗?佛说,不好意思,只能下辈子。第四个问题,手续怎么办呢?佛说,很简单,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就行。
这么简单,还有问题吗?有。既然下辈子才能脱离苦海,眼前的坎过不去,怎么办?佛说,虔诚地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的使命是救苦救难,特点是大慈大悲,法力是千手千眼。有这么强大的菩萨在面前,你还有什么问题?
有。皇帝不喜欢了。西方极乐世界有皇帝的位置吗?没有。佛说,众生平等。皇帝火了,这成何体统,岂不是要颠覆君君臣臣的纲常伦理?
更何况五胡十六国后,僧尼不入编户,不纳赋税,不敬王者,许多寺院甚至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叫僧兵。统治者能放心的下?
士大夫也不喜欢了。僧尼见皇帝不磕头,不随父姓而姓释,外加不生孩子,求往生净土而不敬天地。天地君亲师是谓五伦,五伦否定了四伦,那还了得?
所以净土宗的简单实用,但并没有中国化。而禅宗做到了,靠的是十二字法门:“以人为本、回到人间、立地成佛”。
以人为本:这世界上的宗教,无论是印度教等多神教,还是犹太教、基督教等一神教,都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先知,是高高在上的,受到神启的人。而佛教,没有神,只有佛。
释迦摩尼八十岁去世,但在生前就已成佛。禅宗就因此而坚持这一点,佛也是人。佛能成佛,我们也能。
这是思想解放,让佛教与华夏文明有了契合点。在传统神话里,我们有鬼、神、仙。前两个是死去的人,第三个是飞升的活人,都是以人为本的。如今佛定义为顿悟的活人。是不是毫无违和感?
回到人间:
河北赵州观音院来了六祖惠能的四世法孙从谂,给新人上“开学第一课”。他都是问:同学,来过我们寺院吗?回答来过或者没来过,他都说“好好好,吃茶去”。或者又问,吃粥了吗?吃了。洗碗了吗?还没有。洗碗去!
聪慧者顿悟:佛法就在世间,修行就是生活。
如此一来,中国人高兴了,我们不再期盼遥遥无期的来世和往生。统治者也放心了,因为肯定现世就是承认君君臣臣。
更何况惠能三世法孙百丈怀海进行了一些列改革,让僧尼更耕种,控制自我数量、不吃荤腥减少财政负担。
立地成佛:
佛是什么?佛不是佛像,那叫色身,不是法身。色身是色相,就是表面现象。法身是实相,是内在本质。佛的本质是:觉悟。
觉悟到什么呢?无上正等正觉。成佛就是一种思想转变,转变了,人还是人,但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叫:众生。
对于转变的方式,北宗讲究渐悟,南宗强调顿悟。佛教的愿望是,普度众生。也就是说,无论好坏,无关美丑,就看觉悟不觉悟。而且,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成佛变得好简单,士大夫们好喜欢。
皆大欢喜。
禅宗自此彻底中国化。
五、如何参禅?
首先来介绍基本知识。
关于苏东坡与佛印的很多佳话,广为流传。
有次东坡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见和尚跟鸟是一对儿。
佛印回答:正是,就像贫僧跟学士您。
广为流传是因为内容好玩,在禅宗那里,这叫:机锋。
使出机锋的目的是,使人开窍。是禅宗用来开悟的手段,所以也叫:禅机。
就像北派禅宗创始人神秀,惠能说他还没入门是因为什么?禅宗对此的解释是一个字:执。
执则迷,迷则不悟。
所以,觉悟的关键是两个字:破执。
破执,就要化机为锋,一刀刺过去,因为破执极难,它有我执、法执、空执三关。
分别要破的是,执着于我、执着于法、执着于空。
苏东坡写示法偈给佛印,最后两句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是说八种影响情绪的原因。
佛印看完,批两个字:放屁!
东坡大怒,过江去找佛印理论。
佛印呵呵一笑: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也没有破执,可见这真的很难,但难也要想办法。
所以,我们其次来看看破执的三种手段:常规、非常规、超常规。
常规是明白道理,或者师父启发、或者自己觉悟。
马祖道一在禅房打坐。
其师父南岳怀让问:你在这里坐禅,图什么?答曰:成佛。
南岳怀让让人找了块砖头,在墙上磨。道一问:磨砖干什么?答曰:做镜子。
道一说:磨砖岂能成镜?
怀让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禅非坐卧,佛无定相,道一顿悟。
非常规手段之一是打哑谜:
问:什么是上古佛心?
答:三个婆子排班拜。
手段之二是呵斥和吼叫,代表人物临济义玄。也叫临济喝。
手段之三是痛打。打人的一是黄檗,打了师父打皇帝;二是德山宣鉴,他的问题不管答不答的上来,都是三十棒。因此留下成语:当头棒喝。
超常规手段是喝骂佛祖。
是所谓:逢佛杀佛,遇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因为众生执迷,修佛则死认佛家三宝:佛、法、僧。死认则执着,执着则不开窍。为了破执,只好壮士断腕以身试法,拿佛和祖师开刀。
最后,我们重新审视一遍禅的哲学。
禅是一种否定的哲学。
比如说涅槃。
涅槃是死亡吗?不是。僧人死亡叫圆寂,涅槃是不死吗?也不是。肉体成仙是道教的概念。
不是死,也非不死,那时什么?超越生死。
同理,脱离苦海不是告别轮回,而是超越轮回。居士去打鱼没有打到,写道:“满船载得月明归”。没有就是有,一无所获,就是满载而归。这就是禅宗的辩证法。
否定之后的肯定,才是真肯定。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述什么是觉悟。觉悟是思想吗?不是,最高觉悟不是可以想出来的。觉悟是不要思想吗?也不是,想都想不明白,不想岂非更糊涂?
那是什么?是:非想非非想。是超越思想。
所以,禅宗是否定的哲学。否定以后又怎么样呢?
就自由了。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