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说:“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无一不是盗名欺世。”
高中的时候我大概懂得读书是为修身的道理,反到了大学,却处处包藏着自己的功利心,从小长大的环境虽不是富绰却也优渥,便是自己太过于敏感,什么事已经忘记了,但隐隐记得确实是有那么几件事,让我觉得,我们家还是缺的,缺一个厚实的经济保障,缺一个优秀的,能让家人都扬眉吐气的人。于是总是想做一个优秀于别人的人,尽管有时候这种执拗不是在磨砺自己的品质,而是在让本来的平常心变得更加酸厉而敏感。可是我在争什么呢,我在和自己较什么劲呢。大一的时候想,如果我生在一个匠人的家里,就是那种世世代代传承一件事情的匠人的家里,会不会好一点,我不用选择,我不用为未来迷茫恐慌担忧,我的一生会不会淡泊而安然。
白嘉轩的家庭大概就是这种家庭,一个有匠心的农民大家。土地就是世世代代要坚守传承的,晴耕雨读是其教育子女的原则,重仁重义是其作为族长的威望之策,这个人中庸而保守,心境淡泊而安然。他传承着自己家族的的三观,“钱是一分一分攒下的”,打心眼里瞧不起鹿子霖以及他的家族那种投机者,暴发户。他容不得自己的孩子悖着自己的活法活,他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堕落,儿子孝文中了鹿子霖的计,与田小娥搅在一起,后来堕落抽大烟,贩卖家产,又值饥荒,白孝文的发妻,撑着无力的身子,对自己的公公说“大,我到这个家来,勤咧懒咧瞎咧好咧你都看在眼里,我没想到我会饿死”。由于饥荒对于这个可怜的女人的死都是淡淡一过,从那一刻起,我真的狠极了白孝文这个角色。儿子孝文堕落到吸毒最后和狗抢食的地步,他冷面不拉一把由他自生自灭,心里说不出的耻辱悲哀。后来孝文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甚至最后当上了县长,他虽然表面上仍然冷面,但心里是热乎的,生活还是有意义的。这大概就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完完全全的悖离着自己的处事法则。这是一个见风使舵,投机的毫无仁义可言的人。白嘉轩心里还是有一块是空的,他可能有那么几个念头是在怀疑自己的价值观。
前几年大家一直在讨论家风,当时我是对这个话题毫无认识的。看了《白鹿原》我渐渐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家风其实像自己家族的一种历史传承而来总结的一种精神,是一个家后人的精神花园, 我的爸爸从小就是父母双亡,我很少听到我的家前人的故事,可能与白鹿原中写到的一样的磅礴。亲人们都说爸爸的形容和爷爷很像,做事帮忙都仁义热心,这大抵是一种天然的遗传,我如今又佩服爸爸的行事和心境,欣赏的过程,大概就是一个软性的精神传承。
家风是一个人的宿命,逃得掉,但得很努力
鹿家的前人穷苦潦倒,用无比屈辱的一段学艺得来一口饭吃,幸运间整个家族开始扬眉吐气,于是代代口传隐忍屈辱把握时机获得人生成功的鸡汤,却不谈其中的丑事,也不正视自己家族的劣根性。鹿兆鹏想逃,逃出包办的婚姻,逃出封建的牢笼,甚至可能是为了逃离一个家庭的劣根。
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与雇主白家的儿子孝文孝武和鹿子霖家的两兄弟一起上学,他们给了黑娃一块冰糖。吃到冰糖的黑娃不是欢心雀跃,而是一种痛苦和纠结。“冰糖给黑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而又痛苦的向往和回忆”一个自尊倔强的黑娃形象跃然纸上,甚至还让人感到了他的阶级无力感的心酸。他讨厌阶级,讨厌白嘉轩挺直的腰板,父亲是个踏实自尊的长工,但他讨厌父亲的低人一等,他斗争逃离,甚至最后彻悟不争,但最后免不了还是冤屈的死去。
看完书之后看书评,一个书评中说,他不懂为什么要写白嘉轩佝偻着像狗一样,后来他看大话西游,夕阳武士抱着紫霞仙子,看着孙悟空的背影说,那人好像一只狗。那时他懂了,世事沧桑,时间无涯,白嘉轩是狗,至尊宝是狗,你我都是狗。这句话真的扎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结尾疯掉的鹿子霖冻死在了自己的屎尿中。合上书本,久久不能平静,争什么,斗什么,在时代变迁中挣扎,在天灾人祸中扑腾,我们的生活终究是没有意义,唯有每一个温情的瞬间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意义,是妻子沙沙的织布声,是麦田里吹来的阵阵乳香,是孙子稚嫩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