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声音,在我的童年,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在我生活的那个小县城,街上有几处电线杆子上安装着大喇叭,每天早上上学时、中午放学时,还有《新闻联播》的时间,喇叭里是有声音的,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晚上吃完饭,待在电线杆子下面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印象中《小马过河》的故事我就是从那个高音喇叭里听到的。还有就是我一个人走路或者骑自行车的时候,常常在喃喃自语,陶醉其中,遇到熟人打招呼,还把我吓一跳。别人很好奇,你一个人嘟囔啥着呢,我还不好意思说。我记得好多次,我都是在模仿主持人的声音说话,或者讲故事。应该是从那时候起,我就有个愿望,长大后想做一名电台节目主持人。
应该是和这个愿望有很大的关系,初中毕业成绩优异的我,在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广播电视学校,虽然对“无线电技术“这个专业”可以说没有什么兴趣,但感觉走进这个学校应该是离自己的梦想近了一些。果然四年时间,我连个收音机也没学会装。但印象很深的是,开校不久,我就在电子市场花120元钱,买了一台当时很高级的半导体收音机,放在了我的床头。很多个夜晚和节假日,都是收音机陪我度过,我喜欢听从那里面发出来的声音。
毕业前,我曾有过两个月的实习,是在广播电台做机务员,就是开关设备,播放节目,那时候还用的是卡带,我当然可以做的很好,这是我的专业呀。九八年,就在我中专毕业,我父亲还很发愁,我到哪里去工作时,遇到一个机会,酒泉人民广播电台改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记者、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当时帮忙给我找工作的表哥说,这机会多好啊,你要好好把握。就这样从来没有练过播音主持的我,因为年轻、因为声音好听去应聘主持人了,经过一轮轮笔试、面试,顺利通过了。
真的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我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有多么糟糕。一个是气息弱,声音比较单薄,更重要的是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一塌糊涂,更可怕的是,二十年来,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很多发音一直都是错的。凭着一腔热情,在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自己从一点一滴开始学习,在话筒前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虽然新闻播不了,普通话标准也谈不上,但语言的流畅度和亲和力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年前,由于电台改制,我离开了主持人岗位,到新闻部做一名记者。好在离录音室很近,这几年录音我从未停止过。因为个人成长的需要,我录的多以心理类和亲子教育类书籍为主,几年来,在喜马拉雅上传读书音频近千条,录了十几本书。本以为就这样了,然而不久前,朋友小尘介绍我来到简书七星小鱼,尤其是18号参加了“简书好声音”大赛,认识了一些同样热爱声音的小伙伴,让我又燃起了学习朗读的热情。天涯海角,素不相识,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能够在一起交流成长,这让我觉得很奇妙,也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