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涵是1949年出生在上海、在军营中长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
在《新民晚报》上见到梅子涵的文章,我都会认真阅读。10月11日“夜光杯”上的一篇《走路要走很久》,我就反复读了几遍。几天过去,那文字还在我的脑海里游走,仿佛不肯远离似的,就像《走路要走很久》一样,我也一直在欢喜的汉字里不停地走啊走,有见到老朋友的欣慰,也有遇见新朋友的欢喜。
记忆中要走很久的路,是小时候梅子涵和妹妹跟外祖母走在返乡的路上。问外祖母还有多远,外祖母总是回答还有五里。一个又一个的五里,让作者懂得了:走路要走很久。只要“不三心二意,不折回,更不逃跑,走啊走,多半都会到。”
记忆中要走很久的路,是知青时梅子涵休完假返回农七马砖瓦厂的路。没人讲话,就沉默地专心致志地走啊走。从包里拿一颗外祖母给的水果糖放到嘴里,想看外祖母说的下次回来炖老母鸡汤给自己吃,那迷茫的前方就有了光亮,似乎总有一个希望在期盼中。“那时候的大家,是不是心里都不约而同地都知道:走路要走很久?”
让忆中要走很久的路,是很多年以前,梅子涵的女儿出远门留学。小小的人,大大的包,一个人出关。“满脸笑容,不见泪水”。
梅子涵在心里告诉女儿:“走路要走很久,女儿,你要有耐心,不要问快到了吗,会到的!”
放下报纸,沉思良久。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都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我们也都走了很久的路。在路上,我们见到过壮丽景色;在路上,我们遇到过狂风暴雨;在路上,我们经历过别离后的相思;在路上,我们总是不愿停下脚步。
有人曾说,写作很简单,把心里想的写下来就是了。如果写作这么容易,作家这个职业可太好做了。五四运动时,就有许多人要废除古体诗——因为古体诗写作的条条框框太多,号召大家写新诗。如今如何呢?现在有多少新诗是值得留恋的?而老祖宗留下的古诗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而所谓的文章,就是把心里想的写下来就成了吗?只要读过一些书的人,他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一篇好的文章还是要掌握很多写作技巧的。所以,读经典,读好文章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你的欣赏水平会提高很多。
每天都读《新民晚报》,每天也会发现好文章。梅子涵的文章,我就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