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 上)
【九八】入门下手处,毫厘千里分
朋友观书,多有摘议晦庵者。
先生曰:「是有心求异,即不是。吾说与晦庵时有不同者,为入门下手处有毫厘千里之分,不得不辩;然吾之心与晦庵之心未尝异也。若其余文义解得明当处,如何动得一字!」
许舜屏云:“后人动即谓先生毁谤晦庵,殆未见集中此等语也。”
但衡今云:“阳明所云入门处,于周、程之主敬存诚近,与宗门之修禅定同。晦庵则以格物穷理为入门,道问学而尊德性,毫厘千里者以此。”
[译文]
朋友们看书的时候,会有经常指责和批评朱熹的人。
先生说:“如此吹毛求疵,是不对的。我的学说和朱熹时有不同,主要是在学问的入门功夫方面有毫厘千里之别,不能不分辨清楚。然而,我的心和朱熹的未尝不同。如果朱熹对文义解释的清晰精确之处,我又怎能改动一个字呢?”
释疑:
从发心恢复儒家圣学来说,阳明先生和朱子是一致的。但是两者着力点不同,先生一切以本心为根基,从自己内心处下手,“入手处”在诚意。朱子则格物穷理。这两者是先生和朱子在治学方法上最重要的差异。别的分歧都是细枝末节,这个差异是根本大计。所以先生该坚持原则的地方还是要坚持的。
这段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不要去挑朱陆毛病。只是入手处不同而已,但学者入手处常出问题,不得不辩别。如此坦诚、光明。不知为何后世那么多人来争议,但凡认真看过“入手处”就知。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阳明先生用诚意为先代替朱熹格物致知为先,他将诚意放在原点,这叫入门下手功夫,这个不得不辩,若没有诚意就去格物致知,就会学一大堆见闻之知,没有养育德行之知。
阳明先生在南京讲学的时候,主要就是让大家存天理去人欲,不讲静坐和知行合一,这就是说他从朱熹和程颐这里学习了更多的东西。不要故意去找碴,不要有心去求异。有心求异是小人的气质,君子尚同,小人尚异。一定要平常心。
批注:
①晦庵。朱子之号。
②毫厘千里。参看第四条,注六。“入门下手处有毫厘千里之分”,这几个字里有货,要掰扯一下,其实前面的有关章节中已经提过了,这里再单独说一下,朱熹的入门下手功夫就是格物穷理,但是他这个格物是格一个个外物。先生的入门下手功夫是立志,或者说是诚意,或者说主敬,换什么名称都行,总之先从自己内心处下手。这两者是先生和朱熹在治学方法上最重要的差异。别的分歧都是细枝末节,这个差异是根本大计。所以先生该坚持原则的地方还是要坚持。
③先生推重朱熹的评论,与此条相类者,可参看《别三子序》(《全书》卷七)、《答徐成之》二书<《全书》卷二十一)、《紫阳书院集序》(《全书》卷七)、《朱子晚年定论序》(《全书》卷七)、《启周道通书》(《传习录》中)、《答友人问》 (《全书》卷六)及《传习录》第100条。但在《象山文集序》(《全书》卷七)、《与席元山》(《全书》卷五)及《传习录》第183条,王子则肯定“濂溪、明道之后,还是象山,只还粗些”。似较重陆。
净心斋笔录
2023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