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我,什么都不需要懂;小学的我,只需要看看云彩或者数数星星;中学的我,只剩下街灯下投影和妈妈饭菜的香味。那时的我是快乐的,是带着热情探索着美丽的世界。简单的我,简单的世界。
高中,我长大了。我离开了父母,奔向更多有人的地方,遇见了更多的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围城。以前,父母是我的围城帮我抵挡住外面的一切。以后,他人用高耸入云的围城将我囚禁在一方之地。别人囚禁的是肉体,思想却能翱翔在整个宇宙。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不到潇潇洒洒。“想”和“做”本来就是可以分开的。你能说服你得大脑,却摆脱不了身体的诚实。
高中,所有的大人每天都在我耳边轻轻诉说着:“孩子,你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我有时会疑惑着:“我为什么活着?”或者“考上了大学,然后呢?”这种疑惑就像一种信号,若有若无地向我传达着“无所谓,随便”的处世态度。生活如一潭死水,别人都这么做,那我就这样干就可以了。“干”的缘由都没有,哪里来的方向,哪里有动力?只是毫无表情的机械动作。
大学,是高中的延续,学习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即使没有人在我耳边轻轻诉说,我也总会想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机械动作变成了习惯。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习惯没有外力的鞭策,生活似乎并不需要那么努力。
毕业季,每个人脚步匆匆,唯独只有我不知道该往哪去。这就像坐地铁一样,别人都行色匆匆,该坐哪路地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步一步地带着希望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而我坐在地铁上看着人来人往,孤独寂寞并有一丝害怕。蹒跚着脚步,想上前问问却又僵在原地疑惑着:“为什么他们都清楚自己该要干什么。”
毕业季后,某某告诉你:“学历是社会的敲门砖。你要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于是,我又投身于知识的海洋。这种生活真令人厌烦,原来我只是一只披着“学习”狼皮的小羊羔。我明白了学习并不是我这个阶段所爱的。不是海绵是块板砖的我,怎么能够自发地吸收大海里的水呢?
迷茫的我选择了迷茫的青春。时光见证了我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