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记录)
昨天晚上我吼了草莓(我第一次尝试写文章,写的就是《妈妈,你可以发火》被一知名大号收录),我也终于吼了草莓,我也没有自责。只是现在想想其实可以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更冷静。
从这件事中得出的“反脆弱”就是,下次遇到类似事情我会更冷静。对孩子来说,妈妈生气了这件事,她也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情绪,体会她自己的感受并学习妈妈发火之后的反应。
我发现,其实我一直都是用“反脆弱”在理解生活,工作和育儿啊。――给自己一个赞。
注:“反脆弱”,意思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记录一下完整事件:
我都已经睡着了她要喝奶粉。我爬起来去冲奶粉她要我背着一起去,换句话说她就是不困想玩儿。
我说:我不背,你自己跑。
她就下来自己跑,在卧室门口停住了,她说要用企鹅宝宝的方式走路。
我想我既然拒绝了背你,那我就跟你用企鹅宝宝的方式走路吧,就是她的脚踩在我的脚上走路。
到了沙发那儿,我说:你自己在沙发上等着我冲好奶过来端给你。她不同意非得跟我一起去冲奶。
然后很华丽的就把一瓶奶给推倒了。
我当时特别生气,我说:我是不是得打你屁股呀,你快走开!我收拾一下!我冲完奶再找你!
她看到撒的那一片奶就已经意识到犯错了,默默走开,垂手肃立了一会儿,去外面把厨房的推拉门关上,一边关一边说:把你关在里面!然后隔门看着我(透明推拉门),捅那个门,是对我的不满和攻击。
我说你这样会弄坏推拉门的!
奶冲好了以后,她拿着奶又踩在我的脚背上小企鹅一样回屋了 。
睡前我忽略了跟她道歉。
早晨的时候,我问她:因为昨天晚上妈妈吼了你,你觉得害怕了吗,我听到你半夜醒了几次想哭的样子。
她摇头 。
我说:你知道妈妈生气的时候也还爱你对吗?
她点头。
我以为没事了。
但是起床以后她就霸着我什么也不让我干。浓浓的不安全感。
我去上个厕所她也哭着喊:妈妈,你快来!
每一声呼唤我都回答:妈妈在厕所,一会儿就过去啊。
但是仍然哭的撕心裂肺的,异于平常。
我敏锐的感觉到不正常。我想她还是对昨晚的事情感到了害怕。
出来之后我就跟她谈心,我说:宝宝,你早晨从来没有哭过,你也很少像这样哭的这么厉害,是因为昨天晚上妈妈吼你,你害怕了是吗?
这次她点头。
你害怕妈妈不爱你吗?
她又点头。
妈妈说过妈妈生气的时候也爱你,妈妈昨晚确实特别生气,但是,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都爱你,特别爱你,永远永远爱你。对不起宝宝,奶洒了妈妈擦擦就好了,可以不吼你的,妈妈没控制好。
我亲亲她。
她还是不放我离开,但是明显比谈话前紧张感要少了很多。
后来我把手机给他,给她看抖音我去洗脸。
我妈经过我身边说:你看吧,你从来不吼孩子的人吼一次孩子就受不了。
我怼她了,我说:要不就像姐姐那样,天天吼天天受不了。
我妈说:吼习惯了她就不当回事儿。
我说:她当回事但是你不知道而已。
现在想想,虽然我说的是事实,但是有的人她不想听事实。何苦让我妈内疚呢。但是再反过来一想,也许我说的她根本就不会认同,所以也就不会造成内疚。
总结:
如果一个孩子内心对爱是确认的,她的精力就是用来向外探索的。她可以忍受妈妈短暂离开,她确信她一直被爱的。
如果一个孩子内心对爱是不确认的,她的精力是花在确认妈妈的爱这件事情上。
即便是外在确认了――妈妈陪在身边,她心里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她需要妈妈一直一直待在她身边。妈妈一离开孩子就不知所措,甚至抓狂,
这个不确定是内心的并不是外在的。内心的对爱不确认感,让她向外抓取,但是如果妈妈不能够意识到是孩子的内在缺失,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补充其内在营养,那么外在再多的陪伴,也不能改变孩子内心缺爱这个事实。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孩子真闹人,不懂事,这么爱哭闹,简直无理取闹……其实这只是她用来确认妈妈的爱的手段。
家长千万不要把手段当成目的而去呵斥责怪孩子不懂事,越是这样越增加孩子不安全感,不配得感,自卑感,等等。
所以孩子越是无理取闹的哭闹的时候越是她最缺爱的时候。
所以他不是闹人,他是在问妈妈要爱。
妈妈要做到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给孩子内在营养的话,需要做的功课是很多的,比如,多读育儿心理学,多反思自己,承认自己也会犯错,承认自己也有缺点,真实的面对自己。
但是这很难,很痛。不如直接吼孩子一顿,把过错全部加诸孩子身上――都是你的错,是你不够好,我依然是个完美妈妈――来的容易。
很多人说,你真厉害,记录那么多宝宝成长记。
我说:那不是宝宝成长记,那是我的成长记。
孩子的到来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向内探索自己,是成长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