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片段来源]:《这样读书就够了》P28~30
记得大叔在刚刚从事培训的那几年,曾接到公司任务,受命参加内训师课程的TTT,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成为这门课程的讲师并进行课程讲授。
在课程的开始部分,就有谈到美国教育学家诺尔斯所提出的,成人学习五大公理;当时在看到这部分内容时,从字面上理解,感觉自己好像是明白了,但是又总觉得好像理解的过于表面而肤浅。
去询问当时的课程讲师,她却并没有给我清晰的解释,我的疑惑仍然存在;最后,讲师告诉我,这就是一个理论,一个概念,在课程中,并不重要,只要一带而过就行,不会有人提问的。
当时的我,就这么信了,一直到我成为大叔,一直到大叔接触到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我才明白,其实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非常重要,拆书法正是基于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有效促进成人学习的方法工具。
还好,我遇到了,我觉得这就不晚。
【R:阅读原文】
1、自我导向
随着个体的成熟,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的人格转为自我导向的人格。成人变得具有自我导向性,意味着成人学习者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所以,有效的成人学习应该强调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应该强调互动和参与的研讨会,而非强调老师精彩讲授、学生认真接收的培训;应该强调一种学习氛围,使成人学习者得到认可、尊重和支持。总而言之,应该存在一种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精神。
2、关联经验
成人和青少年的另一个根本差异就是成人具有丰富的且不断增长的经验,这些经验应该作为学习资源供自己和他人使用。
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充分利用学习者经验的。实际上,利用学习者经验产生的效果比想象中更明显,方法也比想象中更多。
3、强调实践
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学习者的表现取决于他做此事的能力和意愿。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的组合,被称作个体做此事的“准备度”,而成人的学习准备度更倾向于实用性。学习内容与他的社会角色、工作岗位、面对的问题关联度越强,他的学习准备度就越高。所以,强调实践,主要体现在“在用中学”和“在学中用”。选择学习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标准要考虑“是否用上了”。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个体的成熟,学习者的时间观念会发生一些变化,从知识的未来应用转向立即应用。因此成人学习更多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习,而不是以解题和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学习。成人学习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善、细节的论证。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搭建起的关联和系统,远比理论学习的知识体系重要。
5、内在驱动
成人学习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具备内在驱动力的成人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比运动和游戏更多的乐趣,因为他们不仅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学习后更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用这5条成人学习公理来衡量你的学习方式,以及你见过的各种学习方式,你是否发现,其中学习方式越符合这5条公理的给你留下的印象越深?
【I:重述信息】
在个体角度,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实现个人成长迭代呢?
貌似这个话题有点大,如果未来有机会,大叔很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今天,在这里,我们就聚焦在阅读这个点上,来谈谈五大公理的运用。
1、内在驱动:在你的工作、生活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影响着你?你有什么样的能力提升需求?你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自我实现目标?
2、聚焦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自己梳理出的内在驱动点,选择能够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致用类图书;
3、自我导向:自己决定书籍、阅读方法、阅读章节的选择,在运用RIA拆书法时,选择对自己有启发有感觉的拆页;
4、关联经验:RIA拆书法中的-A1,在你过去的经历当中,是否有亲身经历过,或是看过、听过,和知识点有关系经历;
5、强调实践:从阅读中拆为己用,将知识点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去,这就是RIA拆书法中的-A2;
【A1:相关经验】
从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就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在企业的学习经历。
记得那时刚到新公司,没去多久,公司就要求必须读《XX》书(因为某些原因,这里就不明写了,一写就知道是哪家公司了,呵呵),还强制经理级以上人员,参加《XX》书读书会。
说是读书会,还真的是读书会,一起读一部分,看一部分,谈个感想,结束,好标准的流程,不过参与率极低,大家都想着法子找借口不去。
这本书我知道,确实是一本好书,但是很多人,其实都没有好好看过;就算是看过的那些人,你要是问他,我猜也说不出什么来。(不信,可以问问那些看过的人,别嘴上胡咧咧,你给我解释一下,啥是心智,解释清楚了,我就信你认真看了)
当然,我也没有好好看,从一开始让看这本书,内心就有点排斥心作祟;一直到读书会不了了之,一直到我从公司离开,我都没有把这本书看完一半。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从中能够得到什么收获和成长了。
现在,再次的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这段经历,当时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
1、这本《XX》书,其实不仅仅对于企业运营,就算是个人成长,我认为都是有价值、有帮助的;但是,企业从一开始,除了强行的要求以外,从来没有做过任何的引导说明,没有让我们知道,这本书除了对企业以外,对个人有什么样的帮助,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提高;因为不明白,自然无法由内而外的带来学习驱动力;
2、因为不明白这本书和自己的关联,以及对自己的价值,自然就不明了能够给自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3、因为缺乏引导,书籍上基本都是企业案例,和我们个人相距甚远,难以引发共鸣;
4、这些案例和理论,感觉太高大上,自己在工作中,也用不上,也就无法实践,因此也就谈不上成长提升。
(如果公司能够引入拆书法,让拆书家来引导现场学习,我想,结果或许就不会是这样了)
【A2:我的行动】
(示例)
去年开始,就明确自己下阶段需要提升的能力集中在深度思考、写作、拆书上,所以这次打算学习深度思考方面技能。
目标:4月完成《深度思维》的阅读,并完成不少于6个的主题便签输出;
行动计划:
1、阅读前,明确《深度思维》一书,和我的关联,能够解决我的什么问题,提升我哪一方面能力;
2、阅读中,带着问题阅读,这本书能够解决我工作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3、选择有感觉、有启发、有共鸣,能够解决自己某些问题的拆页;
4、在4月底前,结合个人经历,完成不少于6个的便签输出;
5、将便签改写为逐字稿,在5月进行线下自由拆;
小伙伴,你呢?在看了我的分享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