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同时当过学霸和学渣的人,应该对以下场景很熟悉。
场景一:
马上要考试了,但是我就是不想复习。然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小心谨慎地玩耍着,但其实一点都不畅快淋漓,仿佛有一座无形的大山压迫着我,几乎喘不过气来……但是我倔强啊,我偏偏不想复习。
直到,考试前一天,“哎呀,实在不行了,看到同学们都已经刷了好几遍书了,再不复习可能会死!”然后匆匆忙忙拿起书本,“我靠,怎么这么多内容,一天时间哪里看得完啊,贼慌啊。我为什么不早点开始看啊,为了那个惴惴不安的玩耍,其实并没有多爽啊,要是时间能倒流就好了,我一定早点开始复习。”
考试的时候,咦这个题目我见过,但是怎么完全想不出来选什么……这个题目,emm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明明这考试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平时认真学习看啊啊啊……
场景二:
我知道,这门课很重要,而且这门考试成绩会影响我的绩点,影响我之后的工作/保研之路。经过场景一的深刻教训,我决定认真学习,这虽然会牺牲我很多的娱乐时间,但我再也不想经历那种窒息的绝望了!
学习的过程中,“原来平时生活之中这个现象是因为这个,怪不得……咦,还别说,学习还蛮有乐趣的。”
考试前,该准备的已经准备好了,如果实在还有不会做的,那也成事在天,至少我不会愧对以后的自己了。因为,我已经充分准备了。
考试时,“这个选A;这个可以排除BC,剩下A和D,感觉D更靠谱;这个题目超纲,虽然我不会,但大多数人也不会,所以不慌……题目做完了,考个理想的分数应该没问题,晚上吃什么呢?……”
二
场景一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不能尽兴的娱乐和不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场景二不疾不徐内心坚定,轻松的心情和理想的分数——虽然舍弃了质量不佳的娱乐,但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和内心的镇定和轻松,还有考完之后的畅快淋漓。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三
其实,我不想论述关于考试复习模式的孰优孰劣问题,我想探讨更加富有深刻意义、关乎我们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
几天前,有个朋友表达了她的疑虑:我也知道行善好,作恶坏……但我就是担心现今茹毛饮血的社会,好人总是吃亏啊,我还担心终有一天我会变成我讨厌的人。
四
自从牛顿发现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宗教的真实性变得奄奄一息,科学打碎了人们关于灵魂转世的梦。经过九年义乌教育的我们,很难相信人死后会进入阴间,在那里,要接受地狱的审判:生前行善事的,死后会永登极乐;生前是恶人者,死后入地狱……这些超验的想象,是没有办法去证明的。
那,上帝已死的时代,人们终究会陷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道德危机吗?我看未必。
正如经历过上述场景二的学生,不会再有兴趣重新经历一遍场景一的战战兢兢的享乐一样。经历过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欣喜的人,就会从心底里怜悯那些为了眼前苟利出卖灵魂的悲哀行为。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说的:“人们冒犯我,我总是先想想他的动机——如果他动机不坏,那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原谅他;如果他出于恶意,那我们总是要怜悯他——因为他正在往错误的道路上前进。”也正是这个意思。
关于人死之后,灵魂是否继续存在,如果存在,它又会去往哪里,谁也不知道,更无从证明。只是,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在偷偷做了一件恶之后,内心惴惴不安,生怕被人发现自己的龌龊行径……这样的恐惧和羞耻感,经过很长的时间冲刷,甚至都不能磨灭。所以我们看到了,有10年前抢劫银行的,之后的时间一直在做慈善事业的人(想要以慈善的形式洗刷自己的罪恶感);有犯案之后在外潜逃两年,终于抵御不住内心的谴责而投案自首的。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申辩的时候说道:“我的内心一直会有一种声音,它在我将要做错事的时候,总是提醒我不要去做这件事。比如有一天,我去报名参加公民大会陪审员的申请,这个声音一直告诉我'不要去从政,不要去从政',从此我知道了,我的使命不是从事政治活动。”他称这个声音是来自神明的声音,而且这个声音只告诉他什么是错的,却不告诉他什么是对的。这不是正合我们平时所说的——来自良心的谴责吗(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听到这个声音,我是偶尔能听到的)。
五
回到文章开头的场景,经常行善的人就好像考试准备充分的人,他不疾不徐,时常自信。他知道,他无愧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哪怕灵魂有转世,他们也会得到好的归宿。他只是舍弃了那种惴惴不安的欲望:行恶时战战兢兢的快意。却能获得豁达、宁静的生命状态,那是一种温润、强大的内心自信。
相反,经常行恶的人就像考试未准备的人,他们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生怕得到世人的唾弃和灵魂的惩罚。他们不知道是否有转世一说,怀抱着侥幸心理期待自己不会受到惩罚。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总是逼迫他去思考:要是当初没有作恶就好了,我也不必受这样的内心煎熬。这种恐惧随着时间的流逝只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审判的日子——死亡即将到来,他不知道自己究竟会不会受到惩罚。
哪怕考试结果不再重要,我不会为了短暂的享乐舍弃镇定自若的自信状态;正如,哪怕人死后没有灵魂转世,我也不会为了眼前的苟利舍弃温润豁达的生命安宁。
ps.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莎士比亚的这句话流传至今,恐怕是被引用最多的话了。我们经常发现,坏人往往比好人过得更舒适。于是我们心下嘀咕:为什么?
关于善恶,我思考了很多。为什么要遵守道德、为什么不能作恶、为什么要行善……这些问题,问宗教信徒,他会很轻易地给出答案,但——基于想象的答案,信则有不信则无。
后来读到一段话,深受启发,我摘录如下: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大众所相信的财富和地位,也不是他的智力,那些聪明人往往有着最刻薄的道德品德,他们对处于高位的人充满卑劣的奴性,对穷人和底层却充满傲慢。一个人真正伟大的地方在于他评估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时常自信,从而认识到生命的真正目的,他坚定地遵守他认为正确的原则,而不会被外界烦恼。正如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说:他思考、说话、做事,不应是关于其他人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或者他人怎么说怎么做。
社会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甚至成为了主旋律,有些人困苦不已:究竟是选择快速成功的道路还是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哲学家们给了我们榜样内心坚定地做你认为对的选择,我们收获的是生命安宁。
这是我关于善恶的答案,请笑纳。
最后,插播一个广告。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铁塔君的世界」 用敏感的心灵看世界,用朴素的语言聊哲学。最近发福利啦,前50位公众号后台回复想要听的课程,手动发给你个人整理的精品课程。如『说话课程』、『哲学课程』、『写作课程』,你会感到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