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戾太子刘据一直被看作是受害者,博得了许多人的同情。但如果我们抛开廉价的同情心,对巫蛊之祸进行理性分析,就会发现戾太子刘据的许多做法其实也是错误的。
一、与江充结怨
巫蛊之祸前,江充曾随汉武帝前往甘泉宫。一日,太子刘据派使者去甘泉宫向汉武帝问安,不料这使者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开着马车在皇帝专用的“驰道”上奔驰,结果被江充撞见,当场逮捕了。
太子刘据听说后,马上派人向江充求情说:“我并非爱惜车马,实在是不愿让皇上知道后,认为我平时没有管教左右,希望江先生宽恕!”
江充不予理睬,径自上奏。对此,汉武帝称赞说:“作臣子的,就应当这样!”
在这个事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一、江充该不该逮捕太子使者?二、太子该不该出面替使者向江充求情?
汉武帝信任江充,看重的就是江充检举参劾毫无避讳。所以,如果江充当时对太子使者的不法行为视而不见,必将失去汉武帝对他的信任。再者,古人重视等级礼仪,太子使者在皇帝专用的御道上行驶马车,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江充如果替太子使者隐瞒这种不法行为,就是欺君。
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所以,江充不仅应该逮捕太子使者,也是他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而太子如果明智的话,不仅不该替使者向江充求情,还应该拿出“大义灭亲”的精神,支持江充逮捕使者。
但太子刘据却试图把使者的不法之事隐瞒下来,向江充求情了。他如此做,不但让江充为难,还让自己陷入被动,并从此与江充结下了仇怨。这是太子的错误之一。
回想当初,汉武帝刚刚登上帝位,根基未稳,窦太后任意把汉武帝任命的大臣或驱赶、或处死,窦太主对汉武帝索取无度,汉武帝都能隐忍不发,直到羽翼丰满。而刘据还仅仅是太子,毛都还没长齐,便与汉武帝宠信的近臣江充等结怨,实在很不明智。
二、听信石德之言
巫蛊之祸中,江充因为与太子有“隙”而陷害太子——诬陷太子行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
太子刘据惊慌失措,问计于老师石德。石德因为自己是太子的老师,害怕受牵连被杀,便对太子说:“先前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以及卫伉等都被指犯有用巫蛊害人之罪而被杀死,如今巫师与皇上的使者又从宫中挖出证据,不知是巫师放置的呢,还是确实有,自己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你可假传圣旨,将江充等人逮捕下狱,彻底追究其奸谋。况且皇上有病住在甘泉宫,皇后和您派去请安的人都没能见到皇上,皇上是否还在,实未可知,而奸臣竟敢如此,难道您忘了秦朝太子扶苏之事了吗!”
太子说道:“我这作儿子的怎能擅自诛杀大臣!不如前往甘泉宫请罪,或许能侥幸无事。”太子打算亲自前往甘泉宫,但江充却抓住太子之事逼迫甚急,太子想不出别的办法,于是按着石德的计策行事,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
太子听信石德之言,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这是他的第二个错误。在当时,江充等虽然对太子逼迫甚急,但还不至于胆敢擅自杀害太子。他之所以对太子逼迫甚急,实际上就是希望太子能反抗。而太子没能权衡其中的轻重利弊,竟然真的把江充等人逮捕起来,从而轻易跳进江充等所挖的坑里,起兵反抗,走上万劫不复之路。
三、陷自己母后于两难
戾太子刘据在起兵反抗之前,还做错了一件事,将一切通知了自己的母亲——皇后卫子夫。
史书说,太子起兵反抗前,派侍从门客无且携带符节乘夜进入未央宫长秋门,通过长御女官倚华将一切报告皇后卫子夫,然后调发皇家马的马车运载射手,打开武器库拿出武器,又调发长乐宫的卫卒。
太子如此做之所以错误,就在于令卫子夫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对卫子夫来说,一边是亲生的宝贝儿子,一边是皇帝丈夫,儿子起兵反抗丈夫,她站在哪一边都不对。大家可能设想一下,太子当时如果不通知卫子夫,在其兵败之后,卫子夫至少可以置身事外,从而替太子求情,事情便可能还有转圜的余地。
但太子事前通知了卫子夫,情况则完全不同,卫子夫也无法替太子求情,最后只能选择自杀。
四、失去民心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太子刘据想要起兵反抗,自然也需要有个说法,这无可非议,问题是,太子的当时说法不仅不够高明,而且犯有严重的错误。
太子起兵反抗之后,向文武百官及长安城中老百姓宣称:“皇上因病困居甘泉宫,我怀疑可能发生了变故,奸臣们想乘机叛乱。”太子的这个说法,错误之一是用了不确信的“怀疑”语气;错误之二是说汉武帝被困居在甘泉宫。
这个说法,后来果然被在政治漩涡中战斗了一生的汉武帝敏锐地抓住,他听说太子的说法后,很快便回到长安城西建章宫。于是,太子起兵反抗的理由不攻自破,长安城中的老百姓纷纷倒戈相向,说“太子造反”,不再依附太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太子失去了长安城中老百姓的支持,败局已经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