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说,读书和旅行其实很相似,两者都追求独处。读书是一个人踏上的旅程,旅行则是独自开始的阅读。
特别认同松浦弥太郎的观点,我是个喜欢安静也习惯独处的人,所以会常常一个人看书,或者一个人旅行。工作的这些年,很感谢自己一直在坚持的两件事- -读书与旅行。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而旅行又是身体的阅读。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世界的苍穹。无论是内在的精神旅行还是外在的身体阅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改变人的气质。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气质,说起来是个玄乎的东西,它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修养,切实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谈吐举止上,让人更有亲和力。如余光中所说,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而你也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就像乔治·马丁在《权力的游戏》中所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曾经有人问我,女孩子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坚持多读书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在书上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决定他的价值观的,就是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倘若他的圈子还很糟糕,那么这个人必然好不到哪儿去。书读多了,思想就不再狭隘。因为明白人生不只是由痛苦、浮躁、焦虑构成的,尊严、智慧、感情、深度这些品质也能变成人的一部分。读过的书多了,也便能接受世界的不同和丰富。
像读书那样去旅行,可以饱览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可以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纯粹;像旅行那样去读书, 可以赏鉴一字一词,一诗一境,尽享书中的睿智。而我通常喜欢带着书去旅行, 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当旅途中略感疲惫的时候,尤其是坐在车上闲而无事,泡上一杯茶,然后随手翻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这是旅途中多么惬意又浪漫的小确幸。
多读书,多旅行,才能走得更远,才能保持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