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向一位理财师的朋友请教如何能更好理财的秘决时,她的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心底起了汹涌的波澜。她说:其实理财并没有什么秘决,而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理不好财呢?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大部人都看不起这些小习惯,也瞧不上这些日常里的小钱,都一心想要大钱,最后什么钱也没有!其实,大钱都是从小钱堆积而来的。
好一个看不起、瞧不上。其实那些所谓的大道理最终还不是要执行到我们的行为中去?习惯与眼光都决定着我们的结果。先要有好的行为习惯,累积出基础,然后,才有好的理财知识在后期的用武之地。但在这个社会上,通常是大部份人都是生活刚好打平。他们总觉得钱不够用,甚至一度在借钱度日。我一直在想,像这样资产在祼奔的家庭,又何来什么保障呢?我自己身边的亲人就有这样的,我正是为了要找出一个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理财观,而来学习的。因为当身边的亲人有了灾难性的病痛,又可以医治好时,在出不出手相助是个很纠结的情感问题。但要去帮对方渡过这么一次灾难性的事件,也是件大伤元气的事情。
我正是因为碰到这样一件事情,我倾尽所有并负债地去帮助了亲人,并且自己在未来的几年就得非常艰难。在这中间,我同时也错失几次自己理财投资的良好机会。我自己可以很辛苦,没有怨言。但如果再有第二次呢?实话说,心里还是很害怕的,因为自己瘦弱的肩膀再也杠不下过多的负担。也很难相信自己是否还有这样的勇气。一次的相助,已消耗掉我大部份的精力。在人情与钱财的沉重的背负下,我觉得自己已不再有年轻的生命力,也开始觉得累了,很累;毕竟自己不再是十年前的自己了,也没有那么年轻的旺盛精力。而就算他们侥幸地渡过一次劫难,但也再扛不起人生里再出现的任何灾难性的困难了。我很幸运我的亲人经过了病痛后,能再有劳动的能力,那么接下来我就想出一个办法来让他们如何更有能力自己去应对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依赖外界的支持。
我发现会有主动学理财的人,大部份都是对未来不确定、没有安全感、或是很有责任心(对家人或自己)及担当的人。因为人的一生是一段不断离别的旅程,我们要面对的生老病死及意外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临。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财务,提升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在考虑面对灾难与意外时家人的安置及面对困境时如何能够有更强的实力去处理。
活着很容易,但如何能更好地活着就很难了。它考验着我们方方面面的智慧。在经济上,很多人都会想要存一笔养老的钱,可也只有极少数人把它实行下去。但存的钱往往在问题面前都是渺小的,俗话说一病回到解放前;更甚者一大部份人都依靠着社会同情与救济来渡过难关。现在社会的物价飞涨,货币的不断贬值。让原本看起来丰厚的存款都在不断缩水。我们又如何才能够实现抗风险的生活及资产的保值呢?
我跟这位理财师的朋友在讨论如何更好活着时,就讨论了上面这个保险阶梯图。社保是政府给予所有人平等的一个最基础的保障,它只能是解决问题极少的一部份,如果生病了,你还得先缴交得起社保以外的那一大块的费用才能得到治病的机会。这时就需要我们在平时,能有在疾病上有所安排和准备。其实,并非我们一定要按这个图的要求一定要年收入达到我少才能去做对应的安排,而是可以根据我们具体情况的需求,在不同程度上去对应做相对需要的准备,同时备出一定比率的保值及升值的分额。这样才能相对更安全与安定。
可是,事实上,却有很多人说:“我钱生活都不够用,我怎么有可能去理财?”在这些人的眼里,理财是有钱人才能干的事情。但如果让他们设个储蓄罐,每天投进10元,这些对他们的生活也是不产生大的影响的,而且要求这个储蓄罐里的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用。这样一年下来,就可以存到3600块钱,而这3600块钱中取3000左右就足够能在有社保的情况下安排来给夫妻双方各投一个100万的意外保险,交10年,保30年,而30年后可以选择取回110%的本金及利息。相当于存给未来存下3万多块钱。而另外500-600左右,可以另外存在保本的增值账户里。在保本的同时,随着它的成长,以后还可以进行其它更有价值的投资。所以,理财永远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有钱了,才开始的;它往往是在你还没有准备,就已经应该要开始的一项本领。
然而,正是因为多数人都瞧不上这每天的10块钱,觉得存多久这钱都长大不起来。所以就不去实行它,这样一来连最基本的一个保障的机会也就丢失掉了。当意外来临时,生活就显得脆弱不堪了。
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如何生活好就是我们一生的数学题。谁能把这数学题答得好,谁的生活就能更有安全感与舒适感。所以我们要少些看不起与瞧不上。多些好的小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丰满一些。
后继,请继续关注,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提升,投资在脑袋瓜里的知识是谁也偷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