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睁眼,习惯性打开了微信,看到家人群里发的一个小视频:家乡的水库边,痛哭的父母。这是家乡那边的一个小女孩,高考失利,估分后再也没有回家,昨天下午尸体刚刚被捞上来。
看到这个消息,心很痛,我也是从那个年纪,那个阶段走过来的,我能理解女孩儿当时的那种绝望;而发生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更觉沉痛!
高考应该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不看脸,只拼实力的竞争了。每年的六月份,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几乎每年都会听到考生自杀事件。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家长、老师都寄予厚望,属于典型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往往也对自己要求很高,背负着巨大压力;他们脆弱到承受不起“失利”二字。
可“失利”二字往往还就是专属于一些“优秀生”。他们会在高考前告诉自己一定要加油,要给自己更好的未来,要为父母争光。可高考并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在众多压力面前,这些孩子要求自己一跃龙门,出人头地,然而任何一点小小的挫败都可能影响他们的自我肯定,所以悲剧总在发生。
可面对这样的事,我们往往只会说:这孩子也太脆弱了吧,高考失败了再来一年倒好了,她死了父母怎么办……其实,我们周围人都不免成为这场自杀行为的“促成者”。
即使有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现实中人们还是对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另眼相看,大家普遍认为,成绩好的,学历高的一定是未来社会的精英,能光宗耀祖。在这样的思想认知这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很自然地背负上了“兴旺家族”的重担,可小小的他们还不懂得生活是什么,只知道自己应该成才。
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学习最重的环境。同学间会比较每次的排名,老师屡次强调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回到家中,好像家人讨论的也都是:谁谁家儿子考了多少分,谁谁家女儿考上哪所学校了。而某个孩子爱好写作,会画画,唱歌好听等等这些却无人谈起。很多孩子压抑着甚至是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只是埋下头来做这貌似“唯一正确”的事。很多时候,压力都是周围人给的,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六根清净”。还记得当年中考前,因为考前一个月我一直苦于肺炎,并没有感觉到考试的压力,也不太明白,可回到家却发现家里人都在,没赶回来的表姐还特意打电话来叮嘱我不要紧张,当然家人是出于好意,可如果不提,好像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压力”二字,所幸当时我足够坚强,并没有受多大影响。
当然,悲剧一再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正视高考生的心态问题。真的是希望每所学校都能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并不只限于一个形式。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一般的父母往往关注不到这些,如果老师能及早发现,沟通,也许就会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我们的高考誓师大会不妨也变得更柔和一些,让孩子们哪怕高考失败也敢回家!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否认学习、高考的重要性,只是希望共同努力,为学生们营造健康学习的氛围。
再说回家乡的这个女孩儿,只是一下过不去那个坎儿,如果当时身边有朋友或家人在,给她一个拥抱,告诉她:过去了就好了!是不是这场悲剧就可以避免呢?
希望我们不是一直在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采取行动,做好预防工作,让花儿不在随意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