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写作在现代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渐渐成为职场竞争的软实力,会写作的人得到的机会也会比平常的人多很多。很多人趁着写作的这个势头,实现了个人阶层的跨越,也有人借着写作,得到了直接变现的机会。你会很羡慕这些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字,而自己却只能“望文兴叹”呢?
但是写作对于一些人来说,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觉得自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觉得自己不是中文专业不能写出优美的词句,所以病急乱投医,报了一大堆微课,学习怎么写作,学习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买回来一堆的课程,结果发现对写作还是毫无提升,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写作这件事,最根本在于坚持,坚持持续长时间的投入,比学习任何的写作技巧都要关键。而很多的人,就是输在了“坚持”两个字上面。在我认为,除了持续不断地写,没有了其他更好的捷径。
所以,我总结了这几月以来,究竟我是如何坚持持续创作的。
1、广泛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有持续地输出,大量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素材和灵机一动的启发,毕竟个人的经历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广泛阅读能够帮助你弥补经验不足,拓展认知边界,提高对文字的崇敬,以及更好地把握对文章的情感。广泛阅读会让你对生活或某个方面有深度的思考,思考会倒逼写作思路,思考会让你总结感悟,这些都是阅读带来的写作灵感。我是坚持每天阅读的,并认真地对每一本阅读过的书都会写下自己的总结和感悟分享到微博,除了记录自己阅读的痕迹,也会因此累积到很多写作的素材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哪怕我不写作,对我个人的提升和帮助都是相当有益的。
2、泡在写作圈。
罗伯特·欧文:“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我们想要源源不断的有持续写作的动力,或者说想要有坚持写作的理由,最好的方法就是泡在写作的氛围中,让这个环境感染你,驱动你内心的写作热情,所以简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平台,很多优秀的作者,有梦想的作者,都会在这里毫无保留的写下很多个人的感想,甚至是有用的干货,在优秀的圈子里面,你会慢慢地被这种情绪影响,学习到别人写作的技巧风格,仰慕和欣赏别人的才华,从而激发起你内在优秀的写作潜能和写作热情。
3、做好随手记。
不管是在阅读,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衍生出很多感悟,或者稍纵即逝的奇思妙想,把这些在大脑上短暂停留的好素材统统写在笔记本上。它能给你下一次写作带来更多的思考,话题和感悟。能帮你在创作的过程中,滤清思路,视野开阔。我自己是有很多笔记本的,除了手账,自己摘抄在本子上的素材,还有很多整理到印象笔记的电子笔记,因为我知道,这些将会是我自己个人的素材库和知识库,我通过写下来,整理出来,这些知识和内容才会被我内化一遍,真正成为我自己的东西,能在我写作的时候随手拈来,不然,它就只是堆砌在一起的知识垃圾,永远不能为我所用,这也是为什么一直,碎片化知识被很多人诟病的一个地方,碎片化得来的知识不是没有用,而是你没有把它用好,所以你的随手记,随手收藏的碎片知识不是为你所用,而是你沦为了知识收藏的工具。
4、见缝插针。
这个道理是我很久之后才明白,我一直以为写作就要给自己创造一个仪式感,要有大块单独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才能安心的创作,才能创造优质的内容,对自己也是对别人一种负责,现代社会,不仅碎片化的内容越来越多,它也占据了很多人阅读更有价值内容的时间,所以,本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我不想随意生产一些文字垃圾,浪费别人的时间,误导别人观点。直到我阅读了Scalers的《刻意学习》,作者Scalers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不要单一变量思考问题。
“生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复杂之处在于很多变量相互交织,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但是我们身处其中可能无法看清楚全貌。于是在思考的时候,习惯只关注单一变量的变化,却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我才醍醐灌顶,原来,持续输出的意义就在于,不管是搭建大厦的第一块砖,还是最后一块砖,都是同样重要。不管每天工作生活时间安排有多满,都要尽力找到一天中的零碎时间来写作,哪怕只是几分钟,也要坚持写下去,持续行动,持续输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追求完美。李笑来老师说过一句话,先做了比完美更重要。如果一直期待有大块属于自己的时间才开始创作,那么写作这件事永远都会被拖到最后。
5、忘掉上一篇。
我们很容易受到即时反馈机制的影响,有可能你上一篇写的很好,得到社交平台很好的反馈,你感觉洋洋得意,沉浸在上一篇给你带来的愉悦中。如果说还有什么能更好地保持持续创作的秘诀,那就是:不知足。永远不满足上一篇带来的反馈,不管好的坏的,要迅速从上一篇文章的感觉中抽离出来,把焦点和思路集中在下一篇文章上,总结上一篇的失误,要做到一次比一次更让自己满意。那么,我们在持续写作这一块,得到的反馈绝对会比沉浸在上一篇自我感觉良好的文章中更加的多。所谓坚持和灵感,也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中,慢慢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