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整理的内容是成长与交流部分,主要介绍怎么让用户更快,更直观地掌握你的应用。
有三个方面,一是入门指导、二是特性探索、三是手势教育。通过这些可以让用户更好地使用应用,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应用的留存率。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点是:目标、时机、数量、频率,下面详细介绍。
1、入门指导
入门指导虽然是针对新人,但是不同用户的目标不一样,所以指导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刚刚安装好,但是不太了解应用可以做什么的,应该提供一些可以立即体验的方法,对于那些对应用有较大兴趣,但是不喜欢看说明书的,应该尽可能帮助其了解应用的使用方法。对于那些打算好好学习一下的,应该提供让用户感受到进步。
material design中提供了三种入门指导的模式,下面进行介绍。
-
自主选择
自主选择是在应用启动是让用户做出一些选择,从而展现一些个性化的内容,这种方式能够让用户感觉应用是受其控制的,而且对显示出来的东西也有较大的兴趣。
提供的选项是否合适决定了你的入门引导能否成功。
1)有意义而且可识别:不要提供一些用户难以决定又没有意义的,比如询问用户每天使用应用的时间点。
2)询问不知道的信息:对于可以从系统或者账号系统中获取的信息,不要再要求用户选择。
3)保持简短:尽量将选项限制在一个屏幕内,每个屏幕最好少于10个选项。
设计时应该考虑与选择后出现的界面的过渡是否流程。
下面是三个例子:
快速开始
快速开始是指在应用打开之后直接进入主页面,并允许用户之间进行操作。这时就需要突出应用最主要的操作,此外,有时候还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信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给用户一些事情做,例如对于记事本之类的应用,用户可能一时半会没什么要记录的,可以在记事本中预先加入一些东西,让用户可以查看。
2)提供帮助信息的入口,不要直接显示帮助信息,而是提供一个入口,并且用户要能够将其移除。
3)突出主要操作,可以通过一些动效或者较为明显的文字提示,比如“点击创建新记事”等。特性介绍
1)选择正确的特性:特性一般在三个左右,可以是应用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以是能带来的最大好处,也可以是一些每天必备的功能。
2)一般一个页面展示一个特性,并且可以自动切换,切换时间议一般为2-3秒。页面之间的风格要统一。
3)展示应该尽量简洁、明确,每个页面都应该有一个“开始使用”的按钮,让用户跳过这些介绍直接使用。怎么选择
1)如果应用的界面和功能没有太过特别的地方或者与之前没有较大的变化,则不要使用特性介绍,最好不要和自主选择同时使用。
2)自主选择一般用于该应用可以个性化,或者需要用户提供一些个性化信息。
3)快速开始是用于平常使用状态下的,用户对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2、特性探索
特性探索用于在日常使用中,引导用户发现应用中的其他功能。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单击一次就可以实现的,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有一定的步骤的。
1)目标:首先应该是没有使用过该功能的用户,对于一些基础的功能,可以展示给全部用户,但是一些高级功能只向有一定的使用时间或使用频率的人显示。
2)时机:不要在应用打开时提醒,特别是当用户打开应用是为了进行某些任务时,这样会干扰用户。展示与当前内容有关的,如果跟其他内容没有关系,可以在用户使用的间隙,比如加载中,刷新中等。
3)数量和频率:不要太过频繁,如果用户移除过该提示,或者没怎么接受过,最好就不要再次出现。如果用户接受了,可以在一段时间后继续展示类似的提示。
4)引导:可以通过小动效来引导,比如某个操作的图标轻微晃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可以使用一系列动效,在每个关键点做出引导。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文字和颜色进行提示。
3、手势教育
手势可以是作用于某一区域,也可以作用于整个页面。同样需要注意目标、时机、数量和频率。
1)目标和时机:只针对于没有使用过该手势的用户,如果该手势比较重要,则在应用一开始就展示,如果不是那么重要,则可以在之后需要用到时才展示出来。
2)数量和频率:避免在应用中使用过多的复杂的手势,最多不超过两个。手势教育一般只出现一次,如果是特别重要的,最多不要超过两次。
3)可以使用视觉元素、文字和动效等进行教育,教育时可以提供沙箱,即用户的操作不会带来实际影响。
这是material design整理系列的最后一篇,基本上把material design大致过了一遍,主要还是思路上的梳理和总结,一些细节没有写详细,等需要的时候查阅官方文档即可。另外,“样式”和“可用性”两大块并没有整理进来,因为样式主要还是视觉方面的,交互上涉及不多,可用性主要是对于特殊人士的优化,以及对多种语言文字的支持等,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个大概即可。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官网查看 样式、可用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