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文:百花低首拜芳尘
印石尺寸:40mm×40mm
印文释源:取自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牡丹诗全文。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蹋萃裀。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牡丹”二字的记载大约是南朝谢灵运的《游名山记》。但其中的牡丹并不是我们熟知的牡丹花,而是一种生长在江浙地区名叫“百两金”的草药。其时牡丹被称为“木芍药”,只是生长在山野里的薪材而已,它的名气完全只是芍药的附庸。牡丹和芍药同属芍药科芍药属,单从外观看,两者区别不大。牡丹以木本为主,多生于山间石缝,而芍药则生长在平坦的山谷和平原。生在平原的芍药比牡丹更早被人认识,在诗经里就作为男女爱情的信物,而生于山野的牡丹,因为其根可以入药,枝干水分少、容易点燃,因此被山民作柴烧。
而牡丹走入人们的视野是唐朝的事情了,特别是牡丹与武则天的故事,牡丹不畏权贵,已经传为佳话。武则天的家乡河东道汾州有众多香寺,寺内种植着一种美丽的白牡丹。武则天得知后差人将之移植回长安宫中,牡丹也由此从山野“村姑”摇身一变成了宫中的“公主”。武则天首度栽种牡丹后,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花卉便在长安流传开来。唐刘禹锡《赏牡丹》便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便是描写了牡丹花开时,长安上上下下集会赏牡丹的盛况。牡丹备受人们喜爱,它的脚步也从长安走到江南,甚至走到海外。牡丹之风依附在盛唐的背景之下,历来是富贵的象征。
其后各朝代的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牡丹的喜爱,写牡丹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关于牡丹的绘画作品亦是如此。
本印的印文“百花低首拜芳尘”,取自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印文的设计:七字分为三列二三二,“百花”与“芳尘”两列匀落分布,不按文字笔画多少而是直接对等分布;中间的“低首拜”三字亦是如此,等分空间。边框的设计与文字的设计较为工整,在于描述园林的边栏花圃,特别是“百”字的设计,特意的拉长,如同园林中的赏花亭一般;而文字的疏密留空,则是百花错落分布,红绿掩映的表现。而“首”字的设计,印文文字使类似于古玺文的文字,特意的留空也是为了突出印文中心。全印的设计就是将四周的字作较为整齐的处理,利用文字笔画多少不同而自然的留空来丰富印面,为了突出中心的“首”字。“首”字作为印眼,如同百花拜服中君临天下的花中之王。印文虽为朱文印,但是不是细圆朱文,也是不想太过秀美,而失去牡丹的王者之气,与除了“首”字其余诸字较为平正的设计相类似。
印文:只留清气满乾坤
印石尺寸:40mm×40mm
印文释源:取自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诗《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此诗文,有几处在典籍中有不同的记载,其一是“池头树”也有的典籍中写作“池边树”;另一处是“好颜色”,也有典籍记为“颜色好”。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并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昨日我们介绍了元代的王冕,是用花乳石刻印的第一人,解决了文人治印的材料问题,而易受刀的花乳石作为治印的材料,才开启了文人自己书篆治印的时代。此印文的设计仿汉印的风格,也是为了感叹下这位为了篆刻作出巨大贡献,却鲜为人知的元代书画家。不求闻达于江湖,愿留清气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