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理性
信仰的定义,竟是与理性的强烈对冲。过于理性的人,是否没有信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很多未被证实,也许永远不能被证实,却让人深信其至关重要的事情。
科学和理性仿佛是焦虑的源头。没有焦虑,科学与理性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和应用场景。
做一个科学和理性的人,并不能减轻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反而有了更多的理由去担心。
历史似乎从来不是客观的,都是由后人评说以及赋予相应的意义。
历史终归是需要被赋予意义的,这样历史才算是有了生命。
所以,英格兰人是罗马人加凯尔特人,而苏格兰和威尔士人则是地道与纯粹的凯尔特人。
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在很多方面不喜欢英格兰人,也能明白为什么英格兰人也不喜欢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
◆ 第二章 浪漫
我也经常有这种想法,哈哈
>、我们生活在世俗平庸的世界里,当神话闯入现实,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足以令人兴奋,撞击出灿烂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我都会产生一种感觉,似乎现实世界并不是我的家园,我的归属另有其地。
有时候,残酷的结局才让人感觉其事物与过程之美好。从来完美的结局不难忘,难忘的都是遗憾与悲剧。
或许时间能给人以答案,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残酷的结局,而残酷的结局,却并不妨碍事物本身的美好。
◆ 第三章 瘾
邪恶之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恶……而我们的世界往往由这些没有自知之明的邪恶的人掌控着……你无法叫醒他们,毕竟思考的装睡或真睡都带给他们以快感。
邪恶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恶,他们身上的阴影不会折磨自己,而是折磨着身边的人。邪恶之人并不少见,想想那些在自视甚高中沾沾自喜的人,那些自以为仁义却给他人不断带来不良影响的人,他们之所以会趋向邪恶,就是因为思考的沉睡,以至于看不清自己的面貌和别人的反馈。
这也许就是神秘的历史之诱人之处吧,我亦是如此
我和莉莉欣喜于它们浪漫又古老的奥秘,而且在内心最深处,我们对于这些遗世之谜,有种几乎变态的痴迷,关于巨石的“确凿身世”将继续让我们魂牵梦绕,直至终生。
确实如此,但是一经发现的古迹,如果不被好好地保护起来,也许不止是变得平庸,更有可能会遭到破坏。相比之下,宁愿平庸吧,至少还有人能有机会从这看起来的平庸中去找到历史的感觉。
过多的人为保护,会让古迹变得平庸。
呵呵,这和中国的旅游景点盛况大致相同哦😐
在这里,成群结队的英国一日游游客正推着婴儿车,里面的婴儿又哭又叫,而大一点儿的孩子则东一头西一头地冲过来、撞过去,吵嚷着打闹,场面混乱不堪。
◆ 第四章 神圣
是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花入各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神圣和美一样,是见仁见智的。
主观感受或意见形成团体高度一致的话,会不会就是其客观的其实面目。
“共识效度”,指当两个或更多不同的人,对一个现象做出完全相同的特殊评价时,那么它就成了一种现象,光荣是具有神性的品质,人类时不时就会以各种方法反映出这一品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无畏死亡的勇敢。
◆ 第五章 改变
内观与自我觉察才量真正治愈自己内心的最佳良药。自我觉察和接纳自己以及对方的重要性
因为这种期待是无意识的,所以,我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愤怒。而一旦这些期待浮出了水面,被我真切地意识到,我就能处理好这些期待,从对方身上学习所能学到的,同时原谅对方做不到的。而当我和对方步调不一致时,我也能更好地辨识出自己的做法是出于故意叛逆,还是真正的客观。
这其实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我们很幸运,没有和一个拒绝成长的人生活在一起,也没有和一个越变越坏的人生活在一起。
◆ 第六章 信仰
心未动,话已出,心已动,话未出,不论哪一种,都不该被贴上拙劣的标签吧?
在无数的交流错误中,最拙劣的就是心未动、话已出。我们经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似乎一直被触动着,滔滔不绝,垄断了整个发言时间。而另一种拙劣错误,就是心已动、话未出,这本质上是一种违心。
触动后也不开口,会怎样?
等待自己的心灵被触动,并学会在触动后再开口。
◆ 第七章 衰老
实心实意地欢迎衰老,是不自然的。因为衰老是个割舍的过程,最终,会割舍走你曾拥有过的一切。然而这看似被动的过程,却也蕴含着我们自己的选择。
除了复制表示同意,无更多观点。
实心实意地欢迎衰老,是不自然的。因为衰老是个割舍的过程,最终,会割舍走你曾拥有过的一切。然而这看似被动的过程,却也蕴含着我们自己的选择。
衰老会带走人的幻想。一旦幻想失去,人生的意义便再无颜色,只等下静默等待。所以,别去理衰老,别让你的幻想被带走!
我最大的痛苦在于,衰老会带走很多幻想,虽然幻想未必是件好事,但幻想的破灭依然让人失望,人会因此变得愤世嫉俗,怨气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