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手动敲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每天一篇,准备用一年时间把专栏再学习一遍,才刚刚开始,却已收获良多。
今天笑来老师再回复一个笑友的留言是说:很多时候,最可怕的事情甚至不是“得到后失去”,而是从来没有得到过,进而不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没有体验过学习快感的人,不知道学会某项技能之后自己的生活会有多大的改变,进而不觉得生活有什么糟糕的,他们通常还会振振有词地说:
我不会也没有什么损失嘛!
但实际上,很多事情,如果你经历一次,你是无法知道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就像一个只吃过猪肉,但是没见过牛的人,肯定也会觉得牛肉大概和猪肉是一样的味道。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有过一个深刻的经历和体会。这也是三年前让我最终下定决心创业的最后一个砝码。
我从初中开始,算是很独立的了,也算是个“叛逆”的孩子,各个方面都是自理。在我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家里是希望我填报广西大学的,隔家里近一些,我爸妈也和现在的的很多父母一样:
一是担心孩子出门远了照顾不好自己。
二是担心孩子毕业后就留在当地工作不回来了。
我一心想要走出去,广西的大学一个没填报,最终去了西安,报考了西北大学,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时父母包括很多亲戚特别希望我回家报考公务员,毕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重点大学生,而我最终又去了云南一家国企做行政工作。最终工作没多久又选择辞职,辞职后我回家了一周,父母又看到了我考公务员的希望,全力地说动,于是我又去了深圳,在深圳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我通过多次阅读《穷爸爸富爸爸》真正了解了职业、生意和事业的本质区别后,最终决定去西安考察俱乐部创业,考察结束内心是很纠结的,不是这份事业不够好,而是对自己信心不够。这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做生意的人做事业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对于一个职场新兵,在还不是职场精英时,直接跨过生意阶段,跳到事业阶段,这个心理过程要多难就有多难。
所以有句话流传了开来:打工谁不会,创业你敢么?
那个时候很纠结,加上各种原因纠结在一起时,猛然间回想这么多年,特别对不起父母,尤其是对不起我妈,觉得特别不孝顺,他们真的含辛茹苦把我养大送大学,我却一直违背他们的心愿,可我心里头就压根没想过要回家考公务员当老师。
于是在我最终下决定的晚上,我打电话问我妈:“从高中填志愿开始,我一直在违背你们的心意,我觉得特对不住你俩,可是我想按我自己的想法来活,我这样子你们会不会很伤心?我怎么样,你们会更满意一点,更开心一些?”我妈说:“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希望你出来不需要和我们一样日晒雨淋,有个稳定的工作,不需要和其他人辛苦去打工。”
在那一刻,我才突然解开了我一个多年的疑团,我一直好奇纳闷为什么家里人都希望我回去考公务员,不行就当老师。这也是很多来自农村父母一致的心愿,也是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曾经面临、正在面临或者将要面临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父母的眼里只有三种工作:公务员、老师、打工。虽然公务员和老师工资不高,但在我们当地来说,绝对是高收入工作,公务员全村都有面子,不用日晒雨淋,有稳定收入,老师甚至还有寒暑假一年三个月的假期,隔家里近,农忙时还能回家帮帮忙。说实在的,我父母穷怕了,在金钱上是特别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才这么认可公务员老师,他们也没有出过远门,以为上班就是和村里大多人一样,在厂里打工而已,还要经常上夜班、加班等等,特别苦逼。更别提创业,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你看这就是思维的区别!
每个人在自己的价值观内,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做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在老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除了他们知道的公务员、老师、医生、护士、进厂上班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很好的工作,还可以自己做生意,还可以创业。
这就是父母的爱,这么深沉,又这么浅显。
因为从来不知道,所以压根就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么活,仔细想想吧,这多么的可怕!再仔细想想吧,如果就盲目听从父母的建议,一辈子可能会错过多少东西。
当我真正理解了父母的初衷,于是,我再次违背了父母的意愿,那天晚上最后我跟我说:”妈,你再给我多一点时间,我知道你的苦心了,我还是想按我自己的想法来活。”这个决定不容易。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故事。
对很多父母来说,尤其是大山里的父母,原本送孩子读书学习,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回到身边,结果因为不断地学习成长,不管地理距离上还是思想思维上,孩子却越飞越远。
这真是幸福又无奈的烦恼,尴尬!
那晚,我们都哭了。
对了,我是单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