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约安康 行走课堂
2017年6月10日,应陕西省安康市教研室邀请参加安康市初中语文“聚焦有效课堂,携手专业成长”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执教一节作文课(情境作文序列之一)。安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蒲耀才先生主持了评课活动。 这是继2016年9月28日的安康之行,第二次相约安康。此行不仅再次收获了满满的友情,而且再次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感谢安康教育界领导,感谢安康的语文人,感谢秦风语文名师团队,感谢安康的兄弟姐妹们的一路相伴,感谢安康名师张学超、张绪凤夫妇的热心照顾。
【课评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安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蒲耀才先生
在不长的时间里,我认识了两位“小大”老师。前几天在白河认识了浙江省永嘉的肖培东老师,今天又看到了江苏的丁卫军老师。他们个子小,却是男神。他们又是“小大”老师。他们真的比我大比我高,就是在语文教学方面比我高大,在知识方面比我丰富,在语文的经验、总结方面在我心中是一棵大树。
就今天丁老师的作文课,我说这样几层意思。
一、就近集句,就近取材。丁老师的这一节作文课“就近集句、就近取材”,实践了“简约语文”的教学理念。比如这节作文课开场白就“简而丰,约而深”
1.就近集句:即开场的这一副对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可以称作丁老师的“出场计”,这不仅是他人的出场,更是他教育思想的出场,把南北通州联系起来,有知识方面的东西,也有情趣方面的东西。
2.就地取材:我们平时总是把老远的题材拿到课堂中来写,但丁老师在课堂上就说了一句“把我们进报告厅的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写下来”,这样,作文的材料有了,主题有了,环境有了,人物也有了。
二、智慧对话,动态生成,简而漫,约而全。丁老师说:智慧对话与生成是课堂上的最亮丽的风景线。 “漫”:不是糊涂的漫,整堂课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跟丁老师对话,同时作文教学几乎涉及记叙文的方方面面:如主题的、方法的、描写的、语言的等等,看似散漫,实则紧紧抓住了作文教学的主题(情景作文)。
约而全,动态生成。整堂课没有预设,在讲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动态中,在不经意中,达到了丁老师的“指导写作,完成写作”的目的。
三、诱“文”深入。课开始的时候,丁老师要求学生“能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后来他要求学生用“加减法”使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文章深处,学生也渐入佳境,这样,学生必定能写成一篇好文章。这节课里老师指导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到位了,就一定能水到渠成的,写成一篇好的、写一篇有意义的、写成一篇有思想的、写成一篇有个性的文章。
下面我请我的几位搭档老师来说说丁老师的课。
安康中学成源老师
我是一位高中的语文老师。鉴于平时作文教学“想突破又力不从心”,同时,在高考中作文占分比例也较大。总的感受:丁老师始终在指导学生:我是在写“我的作文”,而非别人的作文。具体而言:
一、板书表面随意,实则精心设计
丁老师在黑板上以“我”为中心点,写了“丁老师”“听课老师”“同学们”等,“我”是(这些人物)的核心,这就告诉我们:作文凸显的是“我”,这是“我的作文”。(课堂上)丁老师通过两次写(其中第二次是改写),目的就是让学生名明白:如何写与别人不一样的、有自己特点的作文。
二、漫而聚
“漫”即课堂表面散漫,连一个所谓的教案都没有;“聚”即实则把学生引导在自己的课堂内,让学生逐渐发现“我”的特色,从而修改作文,最后聚焦为作文的核心。总之,整堂课凸显了他的教学主张“简约而不简单”。
今天虽然听到的是一节初中作文课,但对高中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蒲主任:我的作文我做主,我的作文写出我的个性、我自己的特点。】
安康一小学陈忠云老师
我还沉浸在刚刚丁老师的课堂里。我今天更多看到小学课堂与中学课堂里的不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点不同,与小学课堂作文教学相比(学生状态)不同:小学课堂,孩子天真无邪,非常浪漫,想说、敢说、乐说;今天在中学的语文课堂,学生含蓄,思维缜密。但是,今天听了丁老师的这一节课,我仿佛看到了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衔接,学段的融通,前两节课给我的感受小学和初中学生差别很大,而听了第三节课后,我发现那些孩子和我课堂上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那么这其中就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第二,课堂符和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理念,即我们不是“教师”,而是“导师”,整节课丁老师都在引导孩子“如何观察,如何表达”。
第三,我们怎样让孩子把观察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即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去肯定每一个孩子。(课堂上)丁老师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亲切,他尤其能引导孩子去评价。最大的区别,在小学中文课堂上主要教孩子“写什么,怎么写”,即“先指导,再练习(写)”,但在丁老师的这节课上却是先让孩子写(没有任何要求),基于孩子写作的“实例”,在“实例”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表达。
【蒲主任:这节课告诉我们:语文是“实践课堂”。没有实践的作文教学,其他都是空谈。】
安康高新中学省教学能手,作家王亚莉老师
鉴于一直以来的作文教学如“盲人摸象”,只顾自己写,不会引导学生写(的现状)从丁老师的课中获得的感受:
一、有关“为什么写”(写作的意义是什么)问题
周国平曾经说“写作是为了留住时光”;舒婷也说“我表达了自己,我获得了生命。”。丁老师的课体现了“为什么写”这一宗旨,首先丁老师的这节课,写这样的作文(我觉得)是为了能够完整、清晰、流畅地叙事。叙事的能力是一个人写作的基本能力,是初高中作文衔接的一个点,也是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技能。
二、有关“写什么”(关于写作的选材)问题
丁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选材不是要“舍近求远”,而是“处时及事”,在我们任何一个生活的场景都可以找到写作的素材。
三、有关“怎么写”(写作的技巧)问题
丁老师的课把写作的方法指导化在点评中,不刻意不追求明显得痕迹,体现了写作的基本要素:第一是动机的触发;第二是练习片段;第三是想象描摹;第四是细节刻画;第五是写作视野的拓展。
四、有关“怎样写好”问题
第一个,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写,但如何写好呢?(这节课)体现了丁老师独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很多老师的体验就是:作文课的点评是最难的,是最能看出老师的功力的。丁老师在这节课上就为学生写好的层面打下了一个伏笔。尤其在后面的点评中包含了很多写好作文的技巧,让学生在具备了基本叙事能力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写作境界攀升,进而写好作文。
第二个,好的作文是“激励”出来的额,是尊重学生本来有的创作风格。写作一定有其自己的面貌,自己的本色和它自己的智慧以及它的生动性,这样,学生才能写好,才能热爱写作,才能从一个基本表达能力到一个自我创作的空间,让写作温暖自己,让写作完善自己。
【蒲主任:感谢三位老师的评课。再次感谢丁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