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我对自己读书的一个要求,不管读后感觉如何都要把当时感受写下来,也许是能震撼到心灵的,也许是读完了也没有完全理解,也许书中的某一句话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未尝不可,总之,它只能代表那个当下的我对它的理解,也许多年后再愿意去读的时候感受又会改变,所以,它也可以作为成长的一个记录。
毛姆的书之前一直没有读过,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的被谁推荐过,只是这月初在医院陪护父亲,白天大把的时间都浪费了,就在亚马逊里下载了这本书,书单推荐里跳出来的,书名听上去觉得蛮好奇,就读起来了,后来又觉得毛姆这个作家名字好像确实听谁说过(属我孤陋寡闻)然后就决定看看了。
这本书主要写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这样一个原本过着平凡生活的人,突然有一天抛弃自己的妻子孩子远走他乡去追逐自己绘画生涯,在他国经历着贫穷,饥饿,甚至病痛的折磨,但却毫不在意,最终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娶妻生子,与世隔绝创造出了现代艺术的不朽之作。在得知自己得了绝症之后叮嘱妻子一把火烧掉他画在房子四壁的壁画,也就是他的那副不朽之作。
看了导读才了解到作者是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生平素材为原型来写的。大概是我所了解和读到的关于个别伟大的画家基本都是有些抽象的,他们最终因为追求艺术可以忍耐一切凡人看来的贫困,饥饿,病魔。而看到这本书中间那一段我甚至不能理解斯特里克兰为什么会对那些出于对他关心,热情,照顾的人表现出异常的冷漠与不屑,因为我们看来他的这种表现只能让人理解性格缺陷,精神失常。
我记得我看《凡高传》的时候,那段时间沉浸在他的故事里还挺能理解他的,至少作者笔下的一开始他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在凡人的世界除了贫穷,他还有执着,虽然最后的状态也精神失常了,但给人了一个解读过程,所以演变到最后的精神失常也变得能接受。
但斯特里克兰好像并不是一个他传形式,作者似乎也并不完全了解他的过去,对他之前在证券公司的描写也非常清淡,并没有勾勒出主人公的性格,好像一切都是他抛妻弃子后再遇见他时的描写,进去那个阶段的他基本给人的感觉已经很古怪了,再后来就是到了别处,听到的别人口中的斯特里克兰了,既真实又虚构,虚构的写实主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但总体来说对这本书我并没有完全深入的感受和理解,总觉得内容有些跳跃,大概跟我看这本书的过程断续也有一些关系,还有一方面我没有真正懂得一个艺术家的对于艺术的那种追求所要到达的高度,所要冲破的那些障碍,那种现实与所要追求艺术的产生的矛盾与冲突,从文中的叙述当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这层种情感在里面。
但是关于情感描述这块,我还是非常喜欢的。下面截图回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