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87篇。
去年年底楼下忽然冒出一家京东便利店,过完年,大门口又冒出天猫便利店,原来仅仅在线上的电商平台开始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
走进去看,目前跟旁边的见福便利店区别并不大,食品区,日用品区,烟酒等等,我们在普通超市里能买到的三家基本都有,并且价格差别不大。
我就在想,这三家店最终会走向哪里。
以前的文章曾经分析过线上天猫和京东的区别,天猫更好的掌握用户的行为数据,试图构建全息的用户数据,为此它建立的是一套开放的系统;而京东呢,供应链条上的控制能力更强,理论上货品周转的平均效率会更高,它的系统比较封闭。见福便利店是一家很成功的便利店连锁,属于传统的实体经济。
我们还是从最简单的角度去看这三家店,我在谈零售本质的时候,层说过本质就是周转效率,谁更能卖谁胜出。而周转效率的提升在于对辐射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从这一点上说,天猫的开放数据系统更为胜出,它的系统是个全息需求数据系统。而京东也不会差,通过控制供应链条所获得的效率会让它有价格优势,它数据量规模也很大,只是它的数据只是自己的,从分析的角度看,封闭数据系统会自以为是一点。价格是最有力的周转效率工具,它的卖货能力不会差。而见福便利店,我不太看好,虽然它的体量也很大,但在未来数据时代,沃尔玛模式都会弱于线上大平台的线下融合,更别说见福了。但并不能说它就败了。
便利店这种业态,我们刚才都是从纯粹的卖货模式的角度在看这个生意,而如果从关系的角度来看,见福便利店会有自己的优势。怎么说呢?海底捞就是用户关系做得最好的火锅店,见福便利店作为老牌的便利店品牌,拥有的本地用户关系要高于天猫和京东,我认为见福便利店能在服务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基于本地人区域特色去构建便利的服务体系,比如帮小区居民接收干洗衣服,寄存服务,便利早餐,修灯修电器中转点等等,通过做出服务特色实现更为接地气的服务体系。就是说构建本地区域内的用户紧密关系。当然,通过社群模型去做会更有效。它也会有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