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晴空瓦蓝。嫩芽初冒,万物始醒。懒懒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畅怀,好似它不曾冷过。红尘滚滚,风起不息。书友纷至沓来,欲于一方天地间,扣问生命的意义。
古琴•雅
仅是暂别一月,大堂已然装点一新,并添置了桌椅。墙上新挂着一副字画,异常显眼,只见是济群法师的题字:“云水禅心”。
不多时,大堂里座无虚席,却也恭默守静,惟有屋外百鸟鸣春的声音。厦门古琴协会秘书长默默一袭深蓝长袍,伫立于一抹春光里,娓娓讲述古琴的悠远历史。
她还说:“琴音还有泛音、散音、按音之分,其中泛音清丽如天籁,代表着天。那人和地分别对应哪个音呢?”有人说散音代表地,也有人说按音代表地,众说纷纭,默默笑而不答。
青烟袅袅,已燃近半。只听琴音瑟瑟,默默宛如换了个人,庄严如斯,与珠珠、张达凯一同演奏《南无阿弥陀佛》。起初琴音柔和之至,似是晓风轻拂柳梢,随之渐渐高亢,甚是旷远。过得片刻,清幽的箫音与婉转的女声夹入琴韵之中,更增动听。不一会儿,箫音人声即止,只剩玎玎当当之音,低沉深邃,意境悠远,直至止息。一时间四下寂静,惟见春光乍泄,竹影斑驳。
随后,观轩、珠珠以及张达凯依次演奏《秋风词》《关山月》《归去来辞》。其琴声铮铮,有如人之心绪,或缥缈多变,或抑扬顿挫,无不耐人寻味。
雅集末尾,默默说道,古琴有难学、易忘、不中听三个特点。进三步退两步是常有的情况,容易反复。因此,琴者,禁也。禁邪归正,以和人心,一如佛家的戒定慧三学。
读书•会
茶歇片刻,随即进入读书时间。本期主题为《生死与轮回》,书友分成三组,由陪伴义工引领,分坐于大堂、屋里、院落三处。而各处不时传出爽朗笑声,可见其气氛热烈,引得其他义工纷纷就近旁听。
生死,是人生大事。可接受唯物论教育长大的我们,对生死问题总是讳莫如深,甚至认为与己无关,虚度光阴。济群法师却说:“死亡是一定的,死期是不定的。”
有书友分享道,亲眼目睹健在的亲友突然逝去后,也曾思考过“死亡现前,人生意义何在”的问题。人死了到底去哪里?问题犹如达摩利斯之剑高悬头顶,但苦于找不到答案,她想自杀也下不了手。
陪伴义工智宗分享道:“生死的困惑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有的人选择忽略,有的人置之不理。但如果我们对其进行追问,也许会成为开启智慧的契机。”济群法师曾说:“每个生命都有觉悟的潜质。”而生命真正的意义,便是开发内在的潜质。
有书友初闻无常,以为是悲观消极的名词,实则不然。无常是世界的真相,光阴流转,季节更迭,生生不息。只因我们不愿接受与预期不一样的结果,便有了烦恼和痛苦。倘能掌握无常的规律,也可以用来改善我们的生命品质。如此看来,无常还是个好消息。
默默分享道:“六道轮回是一套设计极不人道的体系,临终一念往往影响我们下辈子的生命走向。”在无尽的生死轮回中,我们总是随业流转,沉沦苦海而不自知。断轮回,所断的不是生死,而是断除生命内在的迷惑和烦恼。
有书友问:“成佛也会死吗?”默默答道:“那叫涅槃。”众人会心一笑。她接着道,“学佛前后,都怕死,不同的是从前怕疼,现在怕没有修好。”
世人往往把涅槃等同于死亡,事实上,涅槃是平息内在迷惑和烦恼后,所呈现的寂静状态。
读书会临近尾声,所幸默默不忘埋坑,说道:“散音如人,是最重要的琴音。按音则同大地。”她联系现实人生,表示修行如同弹琴,要有次第方法,方能掌握命运走向。而人身是六道中最难得的身份,非常宝贵。因此,修行就在当下。
一书友意识到今生好不容易才拥有宝贵的人身,如今更明白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了,他表示要抓住机会好好修行。
树影西斜,一晃已是黄昏,这不仅是惬意的半日闲,也是法喜充满的读书会。然而,佛经有云“理虽顿悟,事须渐修”。仅仅明白道理是不够的,还需加以实修证悟,才能真正转迷为悟,最终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