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在中学时曾背诵过,当时只是死记硬背,但此番重温,却读得兴奋不已。这才气!真真是跨越了千年,直从字里行间进射出来。
李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包括我家5岁的小丫头,对他都很是喜欢。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痕迹,不是他坎坷的仕途、广结的人脉,而是那些令人惊艳的诗歌。
李白的诗包含了天地日月、气象万千,恣意洒脱;同时,又蕴藏了温柔缱绻、荧光星辉,细腻通透,将个人的性格和魅力展现得酣畅淋漓,也将光风霁月、秀美河山描绘得波澜壮阔。
李白一生求仕,却造化弄人,屡屡不得志。苦熬多年,好不容易得到玄宗青眼,进了皇宫,可不多时便因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而遭受排挤,被赐金放还。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当时所作。
首先从时间线上来看,这是一首记梦诗,从实入虚再返实。
先是从“海客”、“越人”的传说引入,作为陪衬给天姥山渲染上了一笔神秘的色彩,也为后面入梦做好铺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则以比喻和衬托的方式,让天姥山的高俊挺拔跃然纸上。
紧接着,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入梦,直到“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醒,写的都是梦境,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
这已经不仅仅是时间维度的跳转,而是时空层次的转换。
再来看信息流的方面,我们可以来欣赏一下李大才子对于梦境这一部分精彩绝伦的描绘。 从“一夜飞度镜湖月”,到“剡溪“与“谢公宿处”,诗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看到的是渌水荡漾、半壁海日,听到的是清猿啼叫、天鸡鸣唱。
从飞渡镜湖到登顶天姥,景物一步步变幻,实景一步步转虚,奇幻的色彩也一步步转浓,吊 看读者的一颗好奇心逐渐推向高点。
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则是转折前的最后一个铺垫,解释了缘由,同时也将时间线拉扯到了傍晚昏黑时分。
接下来“熊咆龙吟”、“栗深林兮”、“列缺霹雳”、“丘峦崩摧”,一系列的排比和四言短句带着参差有致的节奏感,将一幅幅震撼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我们正亲眼 见证那“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读下去,一探究竟。
天门打开前,诗人花了大量笔墨渲染了昏暗沉重的气氛,而天门打开后,又极力铺叙了一片 光明灿烂、壮丽非凡的景象前后形成强烈对比,也为神仙的出场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下面神仙出场,更是气势磅礴,诗人也是极尽想象:“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天马行空,却又引人入胜。
读这些诗句,就如同在欣赏一部三维效果满分的大制作电影一样,让人宛如置身其中,回味无穷。
再来说说隐喻的部分,这也是这篇诗文最精彩的地方。
由天姥山映射到朝廷,写自己从初来乍到受到重用时的欣喜,到“忽已暝”的深陷,忽而间得罪了权贵,于是“熊咆龙吟”、“丘峦崩摧”,自己骤然失宠,在得与失中迷惘。
最终,“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他看到了这世间的大自在,思想也随之通透,虽“失向来之烟霞”,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于是决意隐遁,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结,一吐胸中憋闷之气,也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权贵的极度藐视。这就是真情,也是今天要剖析的最后一个关键点。
在我看来,李白一辈子就像个大男孩,他对政治是天真的,对人是真诚的,为人正义,广结 友缘,他的诗作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很多人在其中找到了精神寄托。
而这首诗,用神奇的梦境,与当时环境背景下的丑恶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并且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排比、夸张、隐喻、联想等多种手法,将幻想描绘得如此生动鲜明,无怪乎杜甫评论此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