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编外小编,你希望通过做早报,学习什么?
主要学的是: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观点)输出,这三个方面
如果能灵活掌握这三个方面,对你的成长是很快的,2002年的时候吧,我进入互联网的时候就是做编辑的,那时候就是做类似于早报这样的东西,当时做的是互联网周报。工作逻辑是一样的。
作为一个早报的用户,觉得现在的问题:
- 今日热点,不热
- 资讯快览,不快
- 信息量有点大,抓不住重点,有网络、硬件、融资信息,手机、还有企业信息等等
2. 早报给谁看的?
用户:互联网、泛互联网圈子,他们其实自己的信息来源已经比较丰富了,如果仅仅是单纯转发信息摘录,会略显单薄一些。所以i黑马用的是偏互联网行业方面信息,以信息+网友点评的方式。其他的有很多种,也各有风格。
你们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态度,自己的风格。
3. 从做编辑的角度,哪些信息是受欢迎的?也就是说,取巧的角度,怎么用更少的内容,做到更高的传播效率(重点)
- 大公司大事件
这个可遇不可求,出现了,大家都会知道,一般偏负面的会较多,负面的影响面也大,会很受关注。你做了,也不会被人说你重复了,但不做,人家就会说,你做早报的连这个都没提,质量就受质疑了。所以这部分要思考的是角度和深度,这点尽量不要漏,比如3.1的早报,有两个大事件漏了,乐视被亚足联停了亚冠的合同,百度挂了半小时。
大公司大事件,其实每天都会有一些,这部分要有保障。 - 大公司小事件
一般比如微信上新版、支付宝上新功能等,这个重点说影响,也就是说这功能上线了,好还是不好。比如,昨天晚上的关于公众号转让的,其实就一个事情,这意味着账号可以流动了。所以最吸眼球的标题是:公众号转让,撬动千亿的黑色产业。 - 小公司大事件
一般是负面信息,比如谁谁被查了,谁谁倒闭了。
当然也有一些是拿了巨额融资之类的。 - 小公司小事件
可有可无,能不放就不放。
这个逻辑,其实就是娱乐编辑的逻辑。对应来看,
- 大明星大事件,艳照门、王宝强离婚案等
- 大明星小事件,周杰伦发片了,王宝强新电影上映
- 小明星大事件,林妙可被北电拒了
- 小明星小事件,只能花钱买通编辑发软文了
那么,针对以上的两个问题,建议
- 今日热点,大公司大事件,小公司大事件(负面),放在这个区域
- 资讯快览,大公司小事件,小公司大事件(正面),放在这个区域(数量减少)
硬件的内容可以减少一点,不具备传播性,除非,是大公司出来的新东西,已经确定的会产生影响的,因为硬件的感知是比较弱的,不是马上能获得的。比如今天最后一条,其实就意义不大。
4. 早报不是做三手信息的中转站,也要表现态度
- 为民请命,调动情绪,如乐视的,乐视被亚足联停了合同xxx,那么收的会员费,退吗?
- 挖掘深度,你通过信息整合,告诉大家一个角度,比如百度挂了,百度公关竟然调侃而不辟谣了。
- 调侃,这个可以理解吧,以小编苦逼的身份去调侃那些大事件。
- 数量减少,可以稍微少一些,但尝试加入一些个人的色彩进去。
- 预判,未火你报,要做到的是“今天有人跟你聊,哎呀亚足联停了乐视的合同,然后你冷冷的说,3天前我就知道了”这种感觉。
5. 信息来源问题
做早报性质的,其实非常锻炼信息的广度,我每天大约会快速浏览3、5个APP的5-10屏,早上起来刷牙前就搞定了,大约会花半个小时,知道有哪些事情了,然后套用上面的逻辑去看看。
中午和晚上睡觉前类似。
这样的做法是快速获取更大量的信息,5-10天之后,你就会对热点信息的跟踪做到很顺手了,对于一些事件,从刚出来的时候就判断,会不会火是很有帮助的。
- 新闻网站,早上起来,遍历几个新闻客户端
- 社交媒体,朋友圈(前提是和你好友超过500+)、微博热门
- 知乎:热门话题,这个略难,但是你可以订阅多一些话题,每天养成刷一下的习惯。
但也没必要在这些信息里面,浪费太多时间,每天控制在1个小时内足够了。
另外就是横向扩展,互联网的人,其实对互联网本身的信息关注度本来就很高,反而是一些泛互联网的话题,会让人有一种“我靠这也能火”“这我居然不知道”的感觉。
6. 社群早报也需要运营
- 要有回应
不能扑通扔一个早报的内容就完事了。比如,一些马甲或者脑残粉,在里面发,
“我操,今天怎么没早报了?”
“早报被狗吃了吗?怎么还没有。”
然后过一会儿再发。偶尔停个一天的,然后脑残粉开始给你们发红包,跪求早报。(脑残粉=运营出来的人) - 利用大V
比如,有人在里面发,早报呢。
然后,我在后面补一句:对哦,特么今天没早报,吃饭都不香了,然后发个红包,给小编鼓励下。
其他人一看,这早报原来布老师也看啊,然后让老黄也出来说一下。我擦,原来老黄也看啊。这早报我是不是得重视一下啊。 - 内容先行
所有的运营都是基于你的内容质量的,先提升内容质量,再想运营方法。
最后,补个建议就是找到更多更适合的平台发布。早报建议放到今日头条、网易号等地方去,这些地方的收益要远大于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