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最近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
上班中午休息,大家点餐是常事,可这天琦琦和阿峰分别在两家店点的餐,都送晚了。本来11:00应该送到,结果13:00了还没到。
别的同事拍拍吃饱的肚子在旁边打趣,“这马上就要开会了,我看你俩是吃不上饭咯。”
琦琦一边看着电脑,一边附和着同事笑嘻嘻的说:“刚问过了,老板忘做了后来才加上单。没饭吃也挺好,正觉得自己胖呢,这下可以减肥啦。”
阿峰可没有那么淡定,脸都气红了,在工位上不停的给送餐员和店家打电话责骂,说要投诉之类的话。
俩个人的饭在13:30左右陆续送到,可是下午的会议开始了。琦琦提前吃了点饼干就去开会了,打算把中午饭当晚餐吃。
阿峰则一直处在愤怒的情绪中,什么都没吃就进了会议室。不过人虽然进了会议室,却还在不爽中,一边在手机上投诉商家,一边嘴里还在抱怨,跟同事也没好气。商家因为不想让阿峰投诉,不停的打电话解释是送餐小哥出了点事,阿峰则在会议中几次出去接电话。这是个挺重要的会,老板在会后又把阿峰训了一顿,说他不投入工作。
同样是面对送餐送晚了的突发事件,居然不同的人会是不同的结果。琦琦情绪稳定,依然安心开会工作;阿峰却一直处在愤怒中,结果还被老板骂,弄得一下午都心情不好。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同样碰上阴天下雨,有些人很开心,有些人就会开始抱怨。同样赶不上公交车,有的人会很自然的接受这个事实,而有的人会一整天心情不好。同样是职场晋升落选,有的人表现得无所谓,而有的人会陷在落选的坏结果中很长时间。
有的人特别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影响,钻牛角尖。但有些人对于不好的事情却能够保持理智,欣然接受。同样的事件,不同的结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你是不是也羡慕那些永远能保持好心情的人呢?
今天我们来揭秘情绪背后的秘密,让你成为一个阳光快乐的职场人。
Part.2
解释同一个事件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有一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他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结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同样的事件,如果你的信念是积极的,就会引发积极的后果。如果你的信念是消极的,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后果。
比如送餐这件事,激发事件A是送餐送晚了。
琦琦的信念B是:商家不可能故意不给我送,估计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下午还要开会,先垫点零食,把工作完成要紧。所以琦琦的C是欣然接受,安心开会工作。
阿峰的信念B是:11:30就应该送到,晚了1个多小时,肯定是商家忘了要不就是送餐员耽搁了。我饭都没吃上,大家谁也别想好过。所以阿峰的C是一下午都在愤怒的情绪中,一直处理投诉的事情被老板骂。
产生不同的C的结果的原因是,琦琦和阿峰对于事件A的信念B不同。
可见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事件A是已经发生的事件,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信念B,让情绪和行为结果变得积极。
Part.3
信念B是对于事件产生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常见的非理性信念有3个特征:
1. 绝对化要求
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
例如,儿子必须要考90分以上,如果没达到就接受不了,大发雷霆。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不可能每个想要达成的目标都成功,他身边的人和事物也不可能都按照他的意愿去发展。
这类人会在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期望相悖时,感到难以接受,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中。
2. 过分概括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为“总是”、“所有”。具体体现在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例如:今天遇到了一个同事但是他没有理我,一定是因为他对我有意见。或是考试没考好,就一定是因为自己脑子笨造成的。
这类人会在自己遭受一些失败后,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导致自卑、过分自责的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等消极情绪。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性,应该包容的去看待事物。
3. 糟糕至极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这次没升职,不会再有前途了。”他们会陷入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不会是坏到极点,也不是终结。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做得更好,取得好的结果。
所以,以后在遭遇某个事件时,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要调动大脑的觉知,看看自己是不是存在以上3种情况,如果存在,就往合理性的信念转移。
刚开始你可以尝试用笔在纸上写一写,触发事件A是什么,现在的想法B1是什么,如果换一种想法B2又是什么,合理的信念就会让情绪有所转换。
比如经常会遇到有些人给自己的恋人打电话,对方总不接就开始胡思乱想情绪失控,开启夺命连环call模式,等对方回电话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发火。
但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多数情况下不接电话都是有原因的,你自己也有被打爆电话不接的情况。比如工作开会调静音、健身的时候、手机没放身边等。
你可以这样分析:
触发事件A:给他/她打电话总不接电话
B1:不接电话是因为和其他人在一起,是不是他不爱我了。
如果这样想,心情会很糟,干什么都安心不下来,注意力总在电话上。其实是犯了过分概括的错误,不接电话并不能代表对方不爱你了。
B2:不接电话是因为没听到或不方便接,这样的话打多少遍也没用,他看到后自然会给我回过来的。
这样想就可以安心干别的事了。
Part.4
在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任何事情都往好处想会不会是自欺欺人?万一不好的事情是真相呢?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所担心的99%的事情,都不会发生的。”有时候你担心、纠结、较真了半天,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徒增压力和烦恼,何必呢?
拿打电话不接这个事情来说,其实不接电话的原因通常就是开会、健身、手机不在身边等合理的事情。没接电话的事实已经发生了,再去生气有什么用呢?并不能改变对方没接电话的结果。
退一万步说,如果确认了结果是最坏的:这个人真的不爱你了才不接的电话。这个结果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接受这个现实,想一想下一步怎么做就好了。
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确认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将来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人,这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我们要学会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所以,遇到任何事情,保持良好的信念是最重要的。察觉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转化为理性信念,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成为阳光职场人。
萌萌一页纸工作法,头条号签约作者,用一张纸和一支笔解决所有职场难题。欢迎关注萌萌,开启一段奇妙的视觉思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