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在演讲《生活中的善与美》中说到
“柏林爱乐交响乐团的音乐是一种美。可是如果我们连风吹过树梢后树叶震动的声音都听不到,我们既不见得能听得懂柏林爱乐的音乐。”
这给我一个启发——发现美的过程,其实就是开发感官的过程。
小时候,我们的感官十分敏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兴趣,生活感受也十分丰富多彩。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琐事的增多,逐渐地,便变得麻木,以至于失去感受生活、感受美的能力,也失去了那份最纯真的乐趣。没有美,心就变老了。
我们的感官麻木到什么程度呢?
科学家发现我们的视网膜其实可以分辨两千多种色彩,可是我们实际能感受到的又有几种呢?难怪蒋勋说:“如果听说票都已经卖光了,你还要想办法去买黄牛票挤进去看莫奈,这跟你在北京某个午后阳光里去开发自己视网膜中两千种色彩相比,其实后者可能更重要”。
我们对声音、对色彩、对气味的敏感度太低了,以至于我们很难发现其实一直就在身边的美,而非要以为看画展、听音乐会、去人山人海的风景区,才会感受到美——其实带着麻木的感官,就算花高价去到了现场,又能感受到多少美呢?
感官的麻木,不止体现在对周边事物的忽略,还体现在对自己身体的觉知上。
要是我问,你能充分感受到你身上的哪几块肌肉的存在,即能准确地控制它进行收缩或者拉伸。
你可能会说,挺多的啊。但与我们实际拥有的肌肉相比呢?一图胜千言,下面有个图,很好地反映了我们的大脑所认为的我们身体的实际形状:
这个模型是来自脑神经科学的一个里程碑事件:1957年W.Penfield根据实验得出用来模拟运动与感觉在大脑皮质对应神经系统模型。
奇葩吗?可这正是你大脑感知到的身体。
可以看出,我们大脑能感知到的身体与实际相比,其实相差巨大。但遗憾的是,我们平时的跑步、打球等各种运动,似乎也只是针对大脑所能感知到的这部分身体,而对其他深层的如骼腰肌、盆底肌,则没有很好地开发到。而这些深层肌肉,往往更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例如,没有骼腰肌的存在,你不可能会走路,会跑,会站)
而瑜伽中经常说的”开发觉知“正是这个含义——觉知到最深层的肌肉、筋膜,觉知到血液和能量的流动,觉知到自己生命本源散发出的美,直至觉知到与宇宙的连接。所以,每一个瑜伽体式其实都会散发出一种美:全身肌肉协调统一的美、平衡的美、专注宁静的美。
说了那么多,总结一句就是,当你的感官变敏锐,你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这种敏感,不是情感上的脆弱,而是对生活最细腻的感受,是发现美的过程。那么,怎么样才能很好地开发我们的感官呢?下面说下我想到的几点。
1、《当下的力量》说
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伟大、神圣,你需要临在意识……只有当你宁静时,你才会关注到这些。你必须卸下你个人问题的包袱,过去的和未来的包袱,以及你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将会视而不见,听如未闻。你需要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才行。
换言之,只有让自己不受思维的干扰,全然进入当下,我们才会深刻感受到万物背后那种神圣的美。但对于无时无刻都在思考的我们,这是困难的。无论如何,第一步,都应该是尽量让自己安静下来,美,只会在宁静与专注中产生。充满噪声的大脑,看什么都不会是美的,即使嘴上说是美。有时实在无法静下来时,可以尝试冥想。通过对自己呼吸、思维的观察,慢慢地进入当下,感受当下。
2、学习一些相应技能,如绘画、摄影。《超越平凡的平面设计》中就说到“如果要完善准确识别色彩的能力,在生活中学习绘画是最好的方式”。
3.对身体的敏感度方面,如前文所说,练瑜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练了瑜伽一段时间,再做其他运动,例如各种器械、舞蹈,你会惊喜地发现很容易上手,因为你能敏锐地觉知并灵活操控自己的身体。当然也可以尝试多种运动。
4、除了上述对表面的敏感度外,对生活本身的敏感度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写作前提是有灵感,因此这会迫使你在平时更加细心,发掘生活的细节。写作的过程,也能促使你对一个论点不断深入下去,提升你的思维能力。(关于写作的更深入讨论,可以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半年写作经历总结》)
当麻木的感官变得敏锐时,你会惊叹于生活本身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