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龙应台和他儿子一起写的书《亲爱的安德烈》。书中是由一封封你来我往的信件构成。
两个人横跨太平洋,凭借一封封书信交流了三年。光这一份坚持就令我足够动容。
同样是青年人,安德烈的见识令我动容。他的十八岁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自己和朋友去过很多国家,踏过不同的土地,见识过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他关注时事,品味音乐(不是只单纯的听歌那种)热爱运动,看书。也有清狂的少年人热血冲动的一面,就想书中他说的那样"性,药,摇滚乐"十八岁的少年无论是见识还是阅历都令我自愧不如。
回想我的十八岁,还在上高二。真是应了古人那一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书也没有读好。世界于我而言,不过只是这面前的一方天地罢了。
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中西方文化国情的差异,但是看到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和自己母亲对话。面对母亲博学的见识,他竟然没有接不上话,反而有自己的观点还深入浅出的谈了自己的理解。我真的很佩服。
已经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何况他那时还是80年代的德国了。双脚到达不了的地方,就用书本去踏足;双眼欣赏不到的风景,就由文字去领略。
过好我们的十八岁,走好我们的青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