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篇韩寒对语文的吐嘈。大意是在语文课堂上,看再多,听再多,都不如学生读后,能写一篇实际用途的文章,可情书,可叙事,可论辩……。对于光讲不练假把式,教非所用,脱离社会实际的语文读写课,初中以后的都可以取消。韩寒论证关键语段摘录如下:
‘’很多人的观点认为,想写好的文章一定要多看书,成为大师一定要看过很多书。我想,这话肯定是从来写不出好文章的人说的。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好比想进国家队一定要多看球赛一样。我敢保证我们的国足们在没有赌球的情况下很少半夜爬起来只为看一场德甲联赛,因为那是球迷的行为。我觉得一样的,看很多书也只是文学爱好者的行为,可能知道的东西会很多,甚至知道很多犄角旮旯里的作家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的拿过什么犄角旮旯里的奖,但是充其量不过是电视转播的球赛里那两个什么都知道,甚至看到贝克汉姆一脚传球能脱口而出十三年前的某某某也在什么比赛上相同的位置传出一个相同的球胡贫的解说员一样。真正风光的都在上面踢球呢。’’
引自:http://mp.weixin.qq.com/s/ea3IHG85uu2F9vdArq0e5Q
上面韩寒的吐嘈虽然偏激,却也道出了基础教育语文读写教学的尴尬问题:
语文名师越来越多,学生的读写却越来越虚空;
语文教学技巧层出不穷,学生的读写却越来越积弱;
语文教学流派越来越多,学生却越开越逃离语文,甚而期盼取消初中后的语文课程…
造成这种怪相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人会归咎到应试,有人可能归咎于教师pck教学知识和能力,又有人可能会归咎与社会制度等等。但,这种多与少之间的反差,何尝没有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学用不一致的供求失范呢?所学非所用,学用不一致。几千节美文示读,几千节范例习作,竟然提供不了学生真正有用的语言建构与使用能力。审美,文化,探究……成了空中楼阁。
学生真正的语用能力从何而来?课堂训练?名师讲解?自我习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