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了一则文章,里面讲述着是短视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驱使这人们利用一些“大词”标签化地片段式思考。比如领导的批评就是在PUA,一个人对爱情有过多的牺牲就是纯爱战神,桃花运多便是渣,甚者有一些教你 5 分钟看穿一个人等等。 当人们以这样的方式去对待这个世界时,他们眼中的世界就是像素画风,低分辨率,模糊的。
这其实也是惰性的体现。如果要足够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那么便需要对事情有足够多深度的思考,和对细节的观察与比较。这其实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然而碎片化的片段式思维模糊了细节,如同涂了马赛克一样,并且刚刚好迎合了这一人性的弱点。因为仅仅从一些简单行为表象便粗糙地将周围的人归类划分忽略了许多细节,这不仅仅省时省力(因为判断的条件简单),而且可以提供成就感和优越感,容易站在制高点去指责他人。
而一旦自己的无知与错误被揭穿,怒火与暴躁便会占据上风。
但人是复杂的,是矛盾的统一体。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更是如此。通过短暂的思考和简明独特的大词的确可以三言两语地总结概括世界和周边的人,但是现实世界中的人并不是简单人设的集合。他们会因为时间、地位和经历而发生改变。简单的头脑并不会让自己活得更真实,而是活在偏见之中。
倘诺把这一切的错误都归结于短视频,也是不合理。短视频的时长就是短,这意味着它一次只能传递少量的信息。但是人脑是有很大的储存空间的,可以跨越时空整合与分析多项信息。唯有不断克服思维惰性,训练深度思考的能力,方可逃脱标签化片段式思维,看到具体的世界,周围的人也不再是一团的马赛克,而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