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悲伤,有一些是无法说出口的,比如“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都怕失去我们的亲人,比如,只要梦见父亲或者母亲去世,在梦里就会几次哭醒。醒来以后还要接着哭,即使知道这只是一个梦,但想到那也是迟早要来的事,仍然悲伤。大白天则会照常言笑晏晏。
母亲是外婆的小女儿,既然是最心疼的女儿,给予的自然最多,而眼看最心疼的女儿一辈子没有得到多少幸福,外婆去世时对母亲百般放心不下。这也成了母亲的隐痛,外婆去世多少年这种事,很多人都不记得了,换做母亲却是相反的事实“今天是你外婆不在家的第893天”。她好像按小时来计算外婆离开的时日那样精确记得外婆去世多少年。
北方的天冷到百树凋零,秋风四起,在十一月的街头,母亲跪在风里烧纸钱。她记得十月一,送寒衣。她尽心准备一些食物和纸钱。虽然对于46岁的母亲而言,有女儿和孙儿确实减少人生于世的孤独,但想念母亲仍然无可避免。她总是说,外婆如果活着可以吃到什么,红薯丸、草莓、她一辈子没有吃过香蕉和石锅鱼,外婆如果活着也可以用到手机,看好莱坞大片,也有机会坐飞机到大海边,外婆如果活着……
母亲的遗憾很多都是关于外婆。
她的悲伤传染给了我,于是无形中情急,已经将那些“下载”、“摇一摇”、“美团”、“淘宝”、“奶爸”、“微博”、“欢乐豆”、“假如家里没有wife,怎么破解邻居的……”都教给她,希望她的生活全部和我同时进行。她没有去过一天学校,但她的作文顶得上一个高中生的水平,除了错别字有点多。她很好学,进步总是很大。
母亲有才华,有人的才华并不一定要用美妙的文字才能证明。母亲爱美,喜欢首饰,喜欢不同颜色的发型,喜欢过膝的旗袍裙,但她什么都没有真正拥有过,她没有首饰,没有发型,没有衣品,我说“妈妈,你什么都没有,一辈子快完了。”她笑着说 “我有两个大宝宝,一个小宝宝,这就够了!什么都比不上上我三个宝宝……”她的大宝宝已经年满27岁,她的二宝宝前天刚满25岁。
一个人要是把全部的爱给了别人,那个人过得好,她就觉得自己过得好,她沉浸于简单的满足。所有的母亲都有这一面。要是那个人过得不好,她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去年一位山东母亲送走了自己年仅24岁的女儿,这女儿是这个离异半辈子农村妇女的全部希望,那女儿也是复制版的好孩子,而好孩子,在陪自己的闺蜜挡了20刀后,倒地而亡。可怕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毁灭,还有为爱着这个生命的人余留的伤痛。
任何希望都没有了,母亲奔到日本送走女儿,接下来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追责行动:大街举横幅、集签名、跨国跑。
有人支持母亲,有人冷漠观看……她仍旧不放弃,要将杀死女儿的凶手送上断头台。
在浩浩荡荡的世界,这位母亲只是一个逆流而上的蚂蚁而已(尽管有些人以道德的名义欲和她站同列,可她很明白,自己以后永远一个人了,除了她生的人,任何人的言语安慰无法释放她的失望和孤独),对于日本不判死刑的法律来说,她的努力只是蚍蜉撼树,她能掀起的力量多么有限度,远远不可能改变世人的恶,而她从未放弃。假如是父亲、姐姐、奶奶、老师、朋友?痛苦的辐射波只会越来越弱,行动的力度更是逐渐力不从心。
那个靠墙逐渐倒下的少女,生前想到了自己异国他乡守望她归来的母亲,明天的视频聊天就中断了!以后丁当响的视频邀请再也不会有回应,永远,遥远的等待……她会梦见我活着回国了,她又醒来哭湿了枕头,一遍遍捶打脑袋,叫着“我的小歌子”。母亲将多么痛苦?歌略略有些后悔替闺蜜奉劝这个杀害她的恶魔。她也为闺蜜的自私震惊,短短的半小时或者二十分钟,足足用来回忆母亲奉献的一生:时间呐,请再给我一刻钟,我还有个余愿,那是关于我的母亲……
她的呼唤只有死亡听得见。
母亲和女儿的血缘,从一开始就意味着恐惧。怕她被伤害,怕她误入歧途。
女儿如果怀孕了,母亲第一反应并不会太开心,她首先想到了对于女儿造成的负累,她不欢迎那个陌生的生命,因为他的到来会让女儿遭受疼痛。后来她终于说服自己接受,她一转眼又成了爱他如命的人。
反过来,孩子对于母亲的思念,总是带着负疚。他日益觉得没有好好陪伴过她,他容易将背影婆娑的婆婆认做自己的母亲,会不由自主盯着她,跟踪她。直到明白,自己的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21年了!
她总是会突然对我说,瞧瞧那个人多像外婆啊!
其实一点儿也不像,除了她也是一个老人。
人的孱弱在于对死亡永远无能为力。面对着,一点点死去,不会再呼吸,没有人能将你的乳名叫出母亲的感觉。不要开门再叫“妈,我回来了。”等待和回应你的只有一个落着灰尘的茶几和那黑白照片。她的拖鞋没有温度,你的书桌不再有母亲的指印,连抹布,都缺了一种情感……它是属于母亲在时才有的。
勾连起痛苦回忆的可能是任何关于她的细节。
如果,她还活着,我一定会对她更好!
日本谷崎润一郎在《春琴抄》的《思母情》里写了一首关于思念的诗,其实只是一个梦,梦到找寻母亲,梦到自己还只是一个孩子,家道中落,找寻失散的母亲。第一遍找到一个很丑的女人,她十分冷漠拒绝承认润一是她的孩子,而第二遍找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她在哭泣,终于承认润一是她的孩子,却要求润一陪同她哭泣。
结尾处,作者才说“突然,我醒了过来。”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只是一梦间。
而这时,才从结尾走向开头。在润一的潜意识中,他希望母亲是年轻的,这样她便不会死去。那个臃肿的老人之所以不是母亲,因为她拒绝提供美味食物给饥饿的润一。思念才缓缓而至,他想念“前年”便已去世的母亲,想念温暖的灯光和食物,想念她在的一切,而后来时间给他的答案是“空梦”,空梦最使人觉世间无常多,空梦最使人倍感孤身一人之寂寞。
思念成疾,思念成灰。
行将三十,欲孝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