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是在一本杂志上,不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介绍就已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从片名看像是中国的,这次观影才知道是部法国片,偏僻地区的任教历程,中国这种类型的片子倒是很多,但能做到让影片自然如风的,我是第一次看。
从前期压抑的心情和建筑开始,秃顶的马修,一个过气的音乐家,当起了代课老师,面对一群顽劣的学生,中国式的剧情该是用心感化了,但影片却别出心裁才的以音乐的优美旋律教化孩子,只是那冥顽不顾的院长却始终追名逐利,逃避了音乐的洗礼。
我想他代表的大概如今沉醉功利的那群人,功利没什么不好,但不能放下自己的责任,他以人的普世价值为借口抛弃了教育的责任,理应在结局被唾弃。可影片之外还有多少人没被唾弃?
抛开这个令人厌恶的形象,片中还有皮埃尔这个形象令人沉思。总是做着违心的坏事,在生活中迷茫堕落,马修携着音乐给他的生命带来一丝曙光。他喜欢音乐,不是为了研究学习,不是为了追名逐利,仅仅是因为开心。
正因为愿望如此单纯,他的音乐天赋才发挥的那么淋漓尽致。凭着最初的热爱去歌唱生命总是不会错的。
正如那天女公爵莅临辅育院,孩子们郑重的站好开声合唱,他因为犯错在一旁罚站,眼里却闪烁着想要加入其中的渴望,当马修用鼓励的眼神对他举起手来时,他怀着被宽恕的喜悦和一腔热爱放声歌唱,那一刻仿佛夜幕拉开,轻柔的夜晚飞舞在旋律与风中,夜里河水潺潺,长河尽头是词中比夜还轻柔的希望。
一曲《黑夜》犹如天籁之音般涤荡人心。
马修欣慰的笑了。
之后他并没有和院长争夺创立合唱团的功劳,他始终执着的,不过是音乐,仅此而已。
即使他没有来到池塘底,我想他依然会重新打开曲谱,就像那晚他心情澎湃,决定放弃之前不再作曲的誓言,就着昏黄的灯光,伏案作曲,虔诚地说——
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