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没见你,以为,闻不到你气息,谁知道你背影这么长,回头就看到你。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夜深人静的夜猫电台,午夜无人的便利店,一不留神,熟悉的旋律让你措手不及,一瞬间所有回忆蜂拥而至,令你无从闪避。
朝阳和海淀 不过一趟十号线的距离,而仅在她的住所不到500米外,就是地铁站口。这一步 却花了她四年,始终没勇气跨出。如同陀螺般周而复始运转的日常,和其他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并无二致,她也只是早高峰地铁上万头钻动的其中之一,就是这样平凡的三点一线生活,没有人知道4年前那场经历,如何在她心里烙下痕迹。
从此不能去的地方,包含了海淀大部分的景点,初次见面的校园,第一次接吻的河岸,跨年夜人声鼎沸的酒吧,仲夏华灯初起的宿舍楼。
也是这样阳光明媚的午后,她第一次在聚会上看到少她四岁,刚退伍的小学弟L,确实好稚嫩的表情,凡事客客气气、谦恭礼让的样子,无论如何她都没将他往男人的形象上想,只为他感到遗憾,啊,多美好的大学生涯哪,怎么就选择了这么一个保守传统的院校呢?的确她所在的大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知名学府之一,然而却不如B大开放,不像Q大自由,学术风气略偏保守,学习之外的社团生活、娱乐社交圈也没那么丰富多元。对她来说,在大学里玩疯了的生活,研究生略微收敛,专注在学术研究的环境未必不是好事,然而,L这样正值风华的年龄,却困在每天如同高中生一般满满当当的课程表中,一想就替他感到憋屈。秉持照顾新人的热心,开启向导兼伴游的学姐角色。
在异乡初来乍到的孤独感,和同乡学姐的热情形成强烈对比,L逐渐打开心房,很快的对彼此产生了依赖感。从开始一周2.3次的约饭,到成为固定饭友,终于在一次话费未及时充值,联系不上彼此的那1个小时里,她才明白原来彼此的关系早已超过一般朋友的界限。
从开始时遮遮掩掩的怕人发现,到后来旁若无人的互诉情衷,中间不过2个月。她周围的朋友劝诫大于祝福,仿佛到了这个年纪,一切都该以现实为衡量的基准,然而他们哪里知道,感情的天平从来没有逻辑和理性可言,只要有关L,所有客观现实的条件全部失效。
他的经验合理化他的粗心,他的年龄弱化他的自我中心,L的一切缺点她总有理由解释,在爱里她卑微地就像一颗尘埃,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埋下悲剧的种子。是啊,在那样幸福的氛围,她仅存的思考能力是下一餐要和他去哪个餐厅,下个小长假他们要去哪游玩。不计代价的挥霍幸福时光,不就是青春吗?她感觉全身心再度活了过来,没有就业实习的烦恼,没有论文选题的压力,只要有L的日子,现实困境仿佛不复存在。L的年轻激发了她自由不羁的那面,隆冬时节的校园长椅,假日无人的体育馆地下室,课中教学楼的卫生间,都曾经留下疯狂的记忆。
从一开始就充满梦幻泡泡的恋爱关系,想象的美好未来也只是泡沫幻影,一旦受到现实的阳光照耀,黑暗的人格本性无所遁形。其实生活何尝没有给过她提示,在每一次关于毕业后的未来规划话题不了了之,在L父母面前不被光明正大介绍女友身份,在屡次试探性的询问背后,都隐藏着L没勇气承担未来的事实。只是沉浸在爱恋的泡沫中的爱侣,又有谁有那几分清醒。
L从小就喜欢飞机,在空中遨游,承载着满机的希望出发,安全抵达目的地,一直就是他的心愿,他是那么理智而有逻辑的理科生,无论身处什么境地,对于自己的梦想没有停下脚步地努力着,也清楚地知道毕业后3年、5年目标所在,在谈及理想时有着和他年纪不符的成熟。她花了好久时间才理解,原来L的未来蓝图里,从来没有自己。
她还依稀记得,有回和朋友们及L一起爬山,刚启程她就觉得不舒服,好不容易熬到了山脚边的凉亭,在卫生间吐完,她觉得自己的体力再也上不去了,朋友们继续前行,L在身边照料着她,并贴心地把外套披在她身上。就当她以为L会陪着她返程往山下去时,L却半鼓励半说服催促她上路。那一刻,她突然觉得和他这么亲近的L,居然有种说不出的疏离感,为了和他同步,她只能拖着不适的身躯迈步向上,心却不止地往下坠。道阻且长,若最终目的不在同一方向,即使他伸出手也终不会抵达。
分开是必然的结局,破碎的玻璃残渣,决裂的夺门而出,这些画面她都不愿记起,只是临别前L在地铁手扶梯上,绝望的最后一眼,想要遗忘又谈何容易。
有人说分开以后,恋人们会给前任加上一层美好的时光滤镜,把所有好的回忆点滴放大锐化,把所有不好的记忆模糊抹去。
在那之后,但凡看到划着滑板呼啸而过的少年,穿着绿色addidas棒球外套的背影,她都无法不停驻脚步,定格在那人似曾相识的角度,回忆自己心动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