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度假去到第二站——悉尼,一直都还是在Holiday,还没开展Working。
为了到达悉尼时便捷性和确定性,我提早预定了一周的YHA。不能不说,澳洲的“住”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偏贵的水平。于是,在青旅逗留的日子里,我除了四处游玩以外还兼顾着找租房。
我的人生是幸运的,直到这次外出前,除了旅游时住酒店,我都没有为“住”这个问题有过一丝烦恼。相信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甚至大学期间就需要面对租房的问题,而我直到三十岁才需要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
找房期间,有很多人提供了不同的帮助。有的介绍其他朋友正在出租的房子给我,有的介绍悉尼的相关租房网站给我,有的把悉尼各个区的情况跟我说了一遍。在此,表示感激万分。
看过价格合适,但入住时间稍微偏后;看过环境合适,但地理位置偏远的;最后,定在了一个位置、环境、入住时间都比较合适的,就是价钱偏贵了少少。一想到房租的支出,妥妥地感觉到“包租婆”才是比较稳当的事业吧。
搬进房间的第一个晚上,就不由地感叹,或许真的不再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一个星期的青旅生活令我无比想念这种保有隐私的独立房间。虽然青旅能认识到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过客,但那种公共宿舍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
过客,来来去去,行色匆匆。虽然每个过客都有着不一样的精彩,但过于短暂的的停留,有时不足以触动你内心的某一丝弦。或许有人说,就算是朋友,也是有期限的。某程度上,朋友也只是人生中某段时期的过客。
记起在离别前的相聚时,M小姐评论我是一个“被动多Friend”的人。我在国内的生活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平日总能约上三五知己外出喝喝茶、吃吃饭、聊聊天。可能因为好友不算少,所以第一次听到用“被动”来形容我的时候,我一时反应不过来。
在悉尼的这段短短的日子里,我算是认识到这个“被动”的意思。在认识新朋友方面,我从来不是“主动”去结交的人,我的性格做不来那种天生自来熟的表现。即使我算比较“被动”,可能我人品还是比较可以的,能结交下来的朋友基本上都是能够交心的知己。
在悉尼休闲地在感悟,性格、事业、人生等等……
最近被问及找到工作没有的时候,脑海出现一点疑惑,难道间隔年一定要尽快投入到打工才算是不浪费时间吗?既然是我本人自己的间隔年,为什么不能是我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审视我的过往,确定我的现在,再慢慢去继续我的将来呢?现代人的生活真的就需要如此的快节奏,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吗?
于是,我决定在悉尼为我的打工度假之旅按下暂停键。
停下来,去看、去想、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