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有个同事就把在笔记本上记笔记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把平时软件里面的菜单是怎么用的,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当时我们几个都没有这样做,因为总觉得一项工具用的时间长了都会熟能生巧的,就像Ctrl C和Ctrl V一样,但是事实证明不是的,有时候遇到不常用的工具这时候却忘记怎么用了,我们就会去问他,他会把他记得东西再翻出来看,这时候领导看到了就会说“你还记笔记啊”,我同事就会很谦虚的说“因为我记忆力不好,总会忘记”,这事件就告诉我们一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件事的结果就直接导致每个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而且当之无愧的是他比我们先升高工,只有付出了精力与时间,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奥野宣之,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
记得在读夏丐尊和叶圣陶合著的《文心》的时候里面也有提到摘录句子写在笔记本上:从读过的文章中把自己所喜欢的抄在一本小册子里,短篇的如诗词之类全抄,长篇的只选抄一节,带在身边,无事时独自读着背着玩,随时觉得有新意味可以发现。可见记录对写作是很有用处的。
在奥野宣之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通常我们在书上做记号有很多种,可能每个人用的方法都不一样,在阅读的同时在文章上划线,还要用多色笔做记号,这样一心俩用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在拿起笔的瞬间,集中在书上的注意力会被分散。而且,如果没有笔就不能读书,那么读书也就失去了“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和吸收知识”的乐趣。
那么应该怎么样在书中做记号呢?这本书中介绍了“筛选程序”,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也就是做标记的三个步骤: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接下来,再读一遍3标记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在进行标记那一步骤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画线方式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 “客观上很重要” “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 “主观觉得值得重视” “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这本书介绍的标记就这三种,因为如果线条太多了话会影响我们重读的心情,所以最好尽量少画线。
想想我之前在没有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通常会拿一本书拿一只笔在手里,就像书里说到的一样,集中在书上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还比如我会看到好的句子就用笔画下来,画的太多的话就会影响重读时的心情和书的美感。这时候我就会用书里说到的方法,折角。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葱鮪(读wei三声)火锅式”的读书笔记法,(即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火锅,就是因我们只要做摘抄和评论,摘抄部分用圆圈“○”表示,而用自己的语言对摘抄部分的评论和感想用五角星“☆”表示。这样就会一目了然的在笔记本上看出哪些是书上的原句,哪些是自己的感想和评论。如果这样做,重读的时候就不会分不清是摘抄还是评论了。
作者奥野宣之还说到了,如果读的是纯实用技巧书,可以不去摘抄,而是直接标记“☆”并总结要点。如果是小说等休闲读物,可以直接分条书写自己对本书的想法。摘抄的好处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还可以加深理解,帮助自己进行原创文章或思想的输出。
比如说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向对方传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我会自觉得把杂乱无章的想法组织起来,或者要努力回想书中的内容,然后才能通顺的说或者写出来,这算是最常见的思想输出。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掌握再多的信息,如果不去积极输出,也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因为当时摘抄的对象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评论的对象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当我们拿起笔记再次重读的时候,我们自己会经历一些事,发生一些改变或者读了其它的一些书,因为我们每天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收获一些新的知识,从而有了不同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踏实的写笔记,并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作者奥野宣之特别在最后第五章给我们介绍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还推荐了一些很实用的笔记本,便签本,还有小到各种笔。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
我把在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读过的书列举一部分出来:
板坂元的《思考的技术·绘画的技术》;吉村武彦的《大和王叔》;杰西卡.威廉姆斯的《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井上夏的《书的命运》;山崎元的《上两年班就辞职》;亚瑟.叔本华的《论读书》;三岛由纪夫的《为了年轻的武士们》;齐藤美奈子的《名作背后的故事》;冈仓天心得《茶之书的》;矶天和一的《书斋曼茶罗》;阿兰的《幸福散论》;卡雷尔.恰佩克的《各种各样的人》;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伏木亨的《浓香与美味的秘密》;詹姆斯.韦伯.扬的《创意的生成》;城繁幸的《工作三年就辞职,那个年轻人去哪儿了》;冈田斗司夫的《别以为自己永远是胖子》;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等等。。。
最后借用书中的话“人类是健忘的生物,就连昨天吃过的饭都需要认真回忆才能想起来。”所以让我们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吧。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而且我也在认真实施中,希望对大家的阅读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