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里陈寻和朋友说,他这辈子最牛逼的事就是为了一个女孩,在高考时放弃了一个13分的物理大题。或许这只是他酒过三巡之后的醉话,从中却不难发现,高考,承载了太多。
我也曾坚定不移的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高考转折人生”,也曾觉得只要赢了高考,人生就从此走上巅峰,也曾无数次的幻想自己坐在阶梯教室里的样子,也曾自信满满的走进考场。
说到高考,不得不提起高三那段昏天暗地的日子。天蒙蒙亮就起床,小心翼翼的分配着大小早读的时间,生怕怠慢了哪个科目;宿舍熄灯了还偷偷打着小电筒在被窝里刷题;没有周末,没有懒觉午觉,没有寒暑假……记得住课本里所有历史事件,理得清时间线,读得了马列,分析得了时事,解得了立体几何,做得了代数,听得懂文言文,背得了单词,随便摆一幅插图出来,立马就能说出它出自哪册书的哪个章节,大约多少页的什么位置。高三,真的算是我知识储备的高峰期。
一个别人眼里已经一条腿跨进大学门槛的学霸,一个老师眼里稳当当的本科苗子,昂首挺胸的走进了高考的考场,外面是从另一个县赶来陪考的妈妈。高考铃声响起的那一刻起,空气都是凝固的,只有考场里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烂熟于心的身份证号花了5分多钟涂卡完成,手心里都是汗,却不敢把手张开,怕脏了答题卡。卷子做了半个多小时,紧张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距离交卷还有40几分钟,完成答题,检查了两遍,铃响闭卷,乐呵呵地走出了考场。
许是乐极生悲吧,上午的语文考场完全就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我不知道06年的江苏数学卷考哭了多少人,只记得那天下午后面的考生一直踢我凳子,只记得考卷背面才答了2问,交卷铃声就已经响起,后来,听说江苏省平均分是71。高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多的,是对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调节的考验,这点,我一败涂地。
高考分数下来那天,班主任帮我电话查了好几遍,最后觉得身份证号不对,打电话到家里来核对,可我知道,那就是我的分数,我了解自己。家里选择复读,一个好高中收了我,免费,我知道他们不甘心。在新学校食物中毒发烧躺了两天,毅然决然地跑去填了专科志愿,骄傲如我,没人可以左右。复读的日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不是所谓的各方压力,而是架不住自己的兵荒马乱。
生活如同唐僧取经,不同的是,我们没有神通广大的孙猴子,没有逗乐的二师兄,庆幸的是我们还有愿意担行李的沙师弟,任劳任怨的白龙马,究竟能走多远,重点还是看自己。西天取经确是我们的终极任务,但方法却不止高考一个,如果非要在一个地方死磕,除了要有精钢不坏之身,还要具备越挫越勇的信念,毕竟坚持参加21次高考这样的道行不是仅凭一时兴起就能修炼而成的。
在那场高考里我斗志昂扬过,那是离梦想最近的时候,也茫然失措过,毕竟我错失了去往本科院校的通关文牒,但却未曾后悔过,因为那也是青春,是我自己选择的别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