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速度与激情8》登陆各大影院,全新的“速激”依然延续了该系列一贯的“速度”和“激情”,“快”成为系列电影由始至终的代名词。
快,也是现代的普遍社会印象。我们享受现代社会便利性同时,也在被迫接受飞快的节奏。“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一切”等让人血脉偾张的口号不停鞭策着现代人前进的脚步。
慢,渐渐成为我们内心深处所追求向往的生活。“欲速则不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生没有捷径”等矛盾的口号也成为我们工作生活时的行为准则。
如何平衡快慢,反而是更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问题。
快的代表——司马光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代表作《资治通鉴》,成名作——砸缸。
司马光自小就是个惜时勤学的孩子,和大多数现在的孩子一样,自打生下来就被灌输了竞争的概念。
在小时候,司马光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小伙伴比,算是个不够聪明的孩子,认为自己智商低、记忆力也弱。因此他时常花费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用来记忆和背诵。每每同学都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留在教室里认真攻读课本,直至背的滚瓜烂熟、一字不落才肯罢休。
不仅如此,司马光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骑马赶路时看书,夜不能寐时看书,如厕蹲便时看书。时间一久,肚子里的墨水越发充足,记忆力也更好了,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的“快”从他的成名作“砸缸”就能看出,在其他小朋友不知所措的时候,小光同学果敢地砸碎了水缸,救出了将被溺死的小伙伴。
司马光一生都坚持学习和写作,常常忘了吃饭喝水。在他的房子里,只有简单的床铺和数不清的书本。
“快”的精神伴随了司马光的一生,因为时刻警醒,做行动的巨人,最终编写出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也是一样。小时候着急长大买玩具,长大了着急赚钱买房子,中年了着急工作争位子,年老了着急锻炼活久点,每个年龄段都有着急的事情。
及时地播种,来年才能收获丰富;及时地投资,才能抢占商机赚到利润;及时地行孝,才能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
快,说的是行为。要求我们敢作敢为,强调的是做行动的巨人。
慢的代表——孔子
孔子,春秋思想家,儒家思想创始人,成名作——《论语》。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去山东做官。临走之前,去拜访自己的老师孔子。看到学生要离开,孔老夫子一个劲地嘱咐自己的学生:“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的意思就是让子夏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而不讲效果。至此,“欲速则不达”才作为谚语流传至今。
孔子的“慢”还表现在生活中,一天孔夫子在路上行走,忽然之间风雨大作,周围的行人都开始往避雨的地方奔跑,孔子便也和大家一样急忙跑起来。但跑了几步以后,意识到自己这样有失礼仪,于是又回到原地,重新开始步行,慢慢走向避雨处。
还有一则故事,孔子离开曹国到了宋国,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讲课。宋国的一个叫司马桓魋的官员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急忙催促孔子:“咱们快点走吧。”孔子不慌不忙地说:“老天爷既然让我有这么圣德的品性,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而今,社会速度的加快,人心浮躁。但很多事情也确实急不来,欲速则不达。完成一个项目,没有充足的准备是很难做好的,而这个准备可能需要我们很长的时间去积累和沉淀。一蹴而就的事情太少了,过快的发展也会造成根基不稳,损失更大。
慢,说的是心态。要求我们做事平稳淡定,强调的是顺势而为。
《速度与激情7》的结尾,两辆车经过分岔口驶向了不同的方向,保罗驶向了更加光明透彻的大道,直到消失在天际。
保罗的生活是“快”的,作为一个赛车手,一个极限运动者,要求他随时控制时间。
但他追求的却是“慢”,在经历了那么多,想要的不过是找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和心爱的人相伴余生。
“快”和“慢”,都只是相对的概念,并不代表不能同时实现。
很多事情,既需要我们“快”,在行动上果敢,不拖沓;又需要我们“慢”,冷静不慌张,平稳不急躁。
因此,我们每个人要想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也需要兼具“速度与激情”和“欲速则不达”,只有将二者相平衡,才算是走上了人生的修行之路,不断感受沿途的一切快乐和痛苦。
大家是怎么看待“快和慢”的问题的呢?下方留言和小编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