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点,就是一种被需要而不得的恐惧。
比如你在电梯里,突然电梯像抽风了一样上上下下不停,你不知道下一秒是不是就要发生“电梯惊魂”,于是你迫切地需要按报警铃或打电话求救。可是报警铃坏了,手机又没有信号。于是你只能陷入巨大的恐惧中,寄希望于电梯能停下来,门打开,人逃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痛点就是对“未知的恐惧”,“按报警铃”或“手机有信号”就是能解决你这个痛点的工具,那你就会用一只手拼命地去按那个不知道有没有反应的报警铃,另一只手举着手机来来回回测试哪里可能有信号,伴随着嘴里嘟嘟囔囔的自言自语。可是你得不到。这种情况下,痛点就产生了。
痛点是一种“不解决了就不能活”的感觉,而不是“活得不好”的感觉。在电梯里,如果报警铃一直没反应,手机一直没信号,那么下一秒你随时会死,这是不能活,是痛点。但如果是电梯里面的光线不足,按钮太小,这样的问题,只是让你感觉不舒服,不会带来“生与死”的感受,那就不是痛点。从这个角度上,痛点是非解决不可的的问题,事关生死。
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中,什么是痛点呢?是不是人员流失太严重,刚培养出的合格人员就走了,一切又要从头来?还是业务变化太大,刚适应了一种工作方式就要马上换另一种?还是工作量太大而工资太少?基于上面的定义,这些情况是否关乎“工作的生死”呢?也就是,是否是导致你彻底无法做下去的因素呢?显然不是。
这些问题不解决,你只是感到了不适应或者是难受,根本谈不上生死的问题。人员流失让你要不断培养新人,累身累心;业务变化大,不断要学习新技能、适应新方式,累身累心;工作量太大工资太少,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累身累心。归根结底,一个字:累。而累,显然不是死。累,是让你不舒服而已。
从另一个维度看,痛点必须是个体的,微观的。如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刘翔因陷入巨大伤痛中不能参赛,这就是他的痛点,也只有他一个人痛。如果每个人都深陷其中,都能感觉到的,那不叫痛点,而叫“现状”,是对每一个人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每一个身处映秀和汶川的人都有不可逆的影响和改变,那就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痛点”。
基于这样的划分,痛点是可改变、可逆的,而现状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影响的,个体无法对其造成改变的。如果换一个说法来表达,就是:客观现实。
所以,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要去分辨这是对自己造成的痛点,还是对所有人都有的现状?如果是痛点,那当然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自己能力不够了就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或求援于上级。但如果是现状,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适应这样的现状而不去怨天尤人、推卸责任。因为现状对每个人都有影响,或大或小。而现状不可逆,超过了每个人能解决的能力范围,只能选择接受。在承认和接受了现状的前提下,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也就是美国批评家佩里的那句老话:戴着脚镣跳舞。如同在小学,当我像老师哭诉被同学打了,希望老师主持正义的时候,老师回复了我一句宛如哲学般的话:他怎么不打别人!!!???振聋发聩,绕梁三日而不绝。虽说,这句话是歪理,却也说了一个道理,同在一片教室下,为什么只有你这个“个体”挨打了?从自身找找原因吧,省得下次再挨打。但如果每一个同学都挨打了,那也不需要去告老师伸张正义,因为这是客观事实无人能改变。
归根结底,在工作中,职场上,痛点从自身找原因解决,现状看自身能解决什么。总之,“这不是我的错”或者“我已经把我能做的都做了”这类的话,在职场上没人听的。而总说这句话的人,或者抱着这样的心态的人,也是走不远的。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