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没有谁是天生的恶人,恶人之所以恶,除了自身的心智立场不坚定外,必有其外力作用。
吕后,从刚开始的善良贤惠到后来的心狠毒辣,一是由于她自身的遭遇和所处的地位,我觉得更大的原因则是因为刘邦。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相比之下,作为一个女人,虞姬则幸运得多。虽然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但他临死之时心里还在为虞姬的以后忧心忡忡。好在虞姬亦对他情深意重,断其念头,激其斗志,拔剑自刎。项羽,从始至终是她一人的项羽。而刘邦,自成功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她一人的刘邦。
也许,早就不是。也许,从未是过。
早期:善良贤惠
当父亲把她许配给前来吃白食的刘邦时,她遵从父命嫁给刘邦。当时,吕雉好歹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而刘邦呢,不务正业,长她十五岁不说,还有一个未婚生的儿子刘肥,这就尴尬了。在刘邦发际之前,吕雉对刘肥没有任何苛刻之举,可见心肠确实不坏。
吕雉嫁给刘邦,仅凭父亲一句话,这实在冒险。
初嫁刘邦时,日子并不富裕,刘邦时常为了公务以及朋友们周旋,不见人影,吕雉便亲率子女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养育儿女,自食其力。后刘邦押解囚犯时因自己醉酒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砀山。吕雉除独自支撑家里外,还不时为丈夫送去衣物食品。
不管吕雉对刘邦是爱情也好,亲情也罢,总之,吕雉从一个千金小姐到勤劳贤妇,这实属难得。
中期:怨气日重
刘邦被封为汉王,楚汉战争爆发。吕雉被作为人质到楚留守三年,后楚汉议和方被放回归汉。
回到刘邦身边的吕雉却发现刘邦身边早有了宠幸的戚夫人。此时的吕雉因为年长于戚夫人,常常作为留守,而伴在刘邦身边的则是戚夫人。
汉二年,刘邦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但即位为帝后以“刘盈仁弱,不类我,如意类我”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之子刘如意为太子。戚姬常常在刘邦身边日夜哭泣,想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但朝中大臣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刘邦在平叛中受到致命箭伤,疾病日益严重,废长立幼的愿望愈发强烈,大臣们以死相谏,他假装听从,实际却毫无改变。
后来,吕后请来了刘邦如何请不到的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邦对戚姬说,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吕后以后是你的主人了。从此再不提废立太子之事。
也许从吕雉归汉,看到戚夫人那一刻起,心中已是极度不满。从嫁给刘邦的那一天起,便不辞辛劳,照顾一大家子人,一个人撑起一个贫苦的家庭。在楚三年,身陷囹圄,孤苦无依。如今好不容易回来了,可以一家团聚过好日子了,可是他的心思却不在,是不是,在楚地委屈的日子,他身边已有佳人相伴,她回不回来也不再重要。
男人的心无可挽回,值得安慰的是太子是自己的儿子,将来的九五至尊。可是,戚夫人不仅夺了她的丈夫,如今也要把儿子的未来夺取。不辞辛苦照顾烂摊子的时候她在哪儿?在楚做人质的时候她在哪儿?什么都没做,却直接享受胜利的成果,吕后必定是恨得咬牙切齿。
吕后毕竟是吕后,她不像戚夫人儿女情长,她虽得不到刘邦的宠爱,却仍是刘邦政治上的贤内助。
与其说是杀淮阴侯韩信是立威,不如说是她懂刘邦。韩信功高盖主,早有不臣之心,只是还未行动。刘邦外出平叛期间,她与萧何设计韩信,将他杀于长乐宫的钟室。
刘邦归来,只是“且喜且怜之”,却并未责备吕后。这说明刘邦早起杀心,或许是不忍或许是杀之无名,吕后插手助他除了心腹大患。这种头脑和手段,戚夫人不及万一。
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巩固了汉朝统一的政权。这也为她日后的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后期:秋后算账
刘邦去世后,刘盈为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等人,吕后把他们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薄姬是个例外,他与刘邦只有一夜情缘便再未召见,吕后放她出宫,跟随儿子到代国,成为代国王后。
吕后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舂米做苦役。后杀赵王刘如意,并将戚夫人斩去手脚,薰聋双耳,挖掉双目,又以哑药将她毒哑,这才扔入茅厕之中,称为“人彘”。
且不去评论吕后后期临朝称制,大封诸吕,单就她处置刘邦的女人,便可以说明她对她们的憎恨至深,而憎恨的来源,则来源于刘邦。老头儿一咽气儿,姬妾便该杀的杀该禁的禁,最幸运的则只有薄姬。若说吕雉没爱过刘邦,我觉得似乎不可能。
吕后虽然权倾一时,但她的人生似乎并不顺心,刘邦从不把她放在心上,儿子刘盈与她也不亲近,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
相比吕后,我则更羡慕虞姬,二人情深意切,生死相随,不求富贵荣华,但求彼此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