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案例一:公开课的挑战VS挑战公开课》
阅读摘录:
1.所有学科相似的是,老师总得在教学之前有个设计,而这个设计来自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别的学科不同,语文老师解读教材,上演的往往是一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都有道理的“变形记”。
2.课前通过查找资料,寻找教材的补充材料和互文材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必备的一种“视界”开拓的方式。
3.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更该被大力弘扬的。然而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
4.教学有内容、形式之分,文本有内容、形式之分,但是教学内容不完全就是文本内容,他们的关系是:教学内容依据需要从文本内容与文本形式择取,教学形式依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宜方式流程。
5.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过度关注教学形式,无视教学内容。
②把文本内容直接当成教学内容。
阅读反思:
“是接受公开课带来的挑战,还是挑战已经成为定势的公开课?是以效果为唯一宗旨还是以效率为第一旨归?”当我们还将公开课视为对自己的挑战时,新教育的研究者们向成为定势的课程体系展开了挑战(研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资料链接确实增加了文本的“厚度”,但也很大程度存在借瓶装酒的“误读”。课堂看似精彩纷呈,气氛热烈,学生活跃,课后却收效甚微。
自己在教学时拿到文本思考最多的是怎么“怎么教”,在教学中过多关注策略而忽略内容本身。且内容存在误读,把《莫高窟》讲成“莫高窟”在教学时常常存在。
一切教学的开始都源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在完成高度的自觉解读之后,才能够更好地思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潜心学习,集思广益,让课堂真正散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