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无意,听者有意。当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我称之为“点亮时刻”。点亮时刻很难得,也很奇妙,它给你带来的影响可能甚于一篇文章、一本书、几年的阅历。如果说大脑是一栋楼,其中的认知是一个一个房间,那么被点亮的就是一间黑暗的屋子,或者一间密室,里面别有洞天。
陆游诗中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的一个点亮时刻不是这句话,但是我能想到的只有“工夫在诗外”足以表达。
1. 缘起
最近在看新项目的需求文档,有几个点看不懂,请教同事。同事解答之后告诉我一个终极答案:这个产品设计跟业内的差不多,你把一般的产品需求弄明白,这个就差不多了。
他的终极答案给了我一个点亮时刻。当研究一个对象,无论是抽象的概念、技术、资料还是具体的现象、事物,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对象本身。比如要了解一个人,如果只看其外貌、工作、日常活动很难了解全面。再从侧面入手,比如询问家人、朋友的评价,能够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这个人。
对于我这个案例,只阅读手头的资料,是无法了解这个项目的真实需求的。一是这份文档目前还不够完善,二是即便是完善的文档,单凭一份资料有可能因为作者的表达、读者的理解能力使得需求传递出现问题。更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文档出发,搜索更多的资料,了解问题的本质。就像同事提示的那样,了解业内通用的做法,这份文档我就能看懂,甚至能够看出其中的问题,写出更加完善的文档。
2. 后续
由此出发,我忽然意识到,对于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懂那么多,为什么他们能成为专家,而我只停留在问题表面。
因为,我只看了我们手头都有的资料,而没有做更多的调研。我理解的“工夫在诗外”是说,想作诗,只学作诗的基本功、作诗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达到大师的境界,还需作诗以外的阅历,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
当带着问题向外多走一步时,会发现问题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事情不是原本理解的那样……简而言之,再多做了解,你会对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刻,你会更加接近问题的本源,而此时,答案也就更加接近了。
我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非常厉害的是他能够接住看似“意外”的问题。因为专家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已经碾压普通人,普通人提出的“意外”问题已经在专家的射程范围之内。
我原本的工作计划是阅读需求文档再阅读设计文档。受到同事的启发后,我没有回看需求文档,也没有接着看设计文档,而是打开浏览器,搜索关键字,查阅更多资料去了。
其实要回答“为什么,这个项目要解决什么问题”挺难的,首先要理解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