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星期我们走进了五上第六单元,这个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文,每一篇都是紧紧围绕父母之爱,其实是比较容易让学生链接到自己对父母之爱的一种情感,去产生共鸣的。但是,我又考虑到现在家里孩子都少,在生活上是衣食无忧,在父母心里是“掌上明珠”,我开始担心教学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不能将课文情感渗透到学生心底,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
课下,我查阅资料,看优秀课件,反复思索,有了一些思路,但直到临上课前,我还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讲到学生的心里去。
这一课,作者的生活年代和我们孩子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才能更好的感受当时的艰苦岁月,体会慈母情深。于是在教学前我出示了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先介绍20世纪60年代初的时代背景,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接着又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在那个年代挣钱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儿,一元五角钱,作者梁晓声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的钱,可能已经够一个家庭一个月的开销了。说到这里,我感觉到孩子们的内心已经有点触动了。
接下来我将课文内容分成了几个画面去品读。镜头一:到工厂找母亲;镜头二:母亲转身;镜头三:母亲掏钱。
在第一个镜头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作者母亲工作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的母亲。我们班农村学生居多,父母工作也比较辛苦,这时候就很好地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接着重新回到课文,母亲工作的地方,黑漆漆,地面和墙壁都是潮湿的,那时候正值酷暑炎夏,窗不能开,屋子里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不停地运转,七八十个妇女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七八十个灯泡炙烤着缝纫机旁的母亲……“我”的母亲就是在这样压抑的、糟糕的环境下,为了每个月那二十七元的收入,拼命工作着。学生有所感触后我进行总结,情感升华:孩子们,这是一个为了家人而甘愿奉献自己的母亲,这是一个伟大无私的母亲。就跟你们的妈妈一样,只要你们快乐、健康、有出息,她们再苦再累都觉得幸福,这样,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就随着镜头慢慢地清晰起来。我们班孩子和我一样是感性的,我看到我们班孩子们有的掏出纸巾,默默擦了擦鼻涕;有的用袖子蘸了蘸眼角的泪水;有的呆呆地坐在座位上不做声,讲着讲着我也哽咽了,但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继续带领学生品读第二个镜头、第三个镜头。让学生感受母亲立刻争分夺秒投入工作状态;让学生感受那个勤俭节约,舍不得花钱的母亲却痛快地拿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来支持“我”读书;让学生感受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让学生感受“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一系列富有情感的镜头式场景将这个故事生动地再现在我们面前,化无声为有声,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也脱颖而出了。
且教且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在那个时代,作者的母亲就如此重视孩子的学业。“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一句高兴,再累也值得了,我敬佩她的高兴,因为她的高兴,她愿意把辛苦挣来的钱花在给孩子买书上。可能她知道“读书是穷苦人的出路”。这样先进的思想,在当时是很难得的。我也想赞美作者梁晓声的母亲:这真是一位思想先进的母亲,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亲情在这世间,总是让生活充溢着平平常常但却恒久的温暖。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班也有还未被点醒的孩子,我相信,等他长大了,再回头看,他一定能体会到母亲深深的爱与良苦用心。
又是一堂把自己上哭的课,现在我亦为人母,更能感受到母爱无私,永无止境,也希望在美好的时间里能多陪陪父母,转眼再看看我们班早已泣不成声的孩子们深深懂得了这份爱,并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回报父母,这是我想看到的。孩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