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顾盼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浪漫的邂逅,一个生动的场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点一滴,往往能够激起我们心潮的涟漪,为之感动。写作时若能抓住一些触动心灵的感动点,必然会感染读者,震撼人心。
一、找触发点,抓动情物
要想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就得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中触发自己情感的事物,例如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悲欢离合,精致的书签、泛黄的旧照片……抓住某个触发情感波澜的“触发点”,并以其为媒介,掀起情感上的波涛,以期引起读者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朱自清把一腔真挚深沉的父子深情,定格在一个平凡普通的“背影”中。从此,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就成了不朽的艺术形象,成为伟大父爱的象征。这篇文章之所以成功,关键就是作者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触发情感的动情物——背影。
二、小处着笔,深处开掘
我们身边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缺少曲折离奇的情节,多是一些平凡人物或生活琐事,似乎找不到触动心灵的地方。其实,只要我们从小处着笔,往深处开掘,就能体察到生活中蕴藏的深刻哲理,收到管中窥豹的表达效果。例如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争吵,这本来是平凡小事,但是有一位同学却从中挖掘出了深刻的意义,并写到作文《圈》里,请欣赏片段:
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两位同胞指着对方破口大骂……其实,这只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现在可好,连班也不上了,还引来众多看客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啊。唉,这真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
作者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度,能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不珍惜时光和充当无聊的看客。这种小处开掘深意的写法,值得借鉴学习。
三、工笔细描,绘声绘色
打开素材的仓库,搜索出一个个逼真的细节、曲折的情节、动人的瞬间,用精细的笔墨把它生动详尽地描述出来,进而触动读者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例如《七根火柴》中描写掉队的无名战士在弥留之际,把夹在党证里保存得十分完好的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的情景片段。这样写道: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