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博韦商务沟通》,270页为了拿出有说服力的分析性报告,在选择最有效的组织策略之前,要考虑你的受众的可能反应。持接受态度的受众。当你估计你的受众会表示赞同时,采用能够把重心放在结论和对策建议上的结构(直接方式)。对持怀疑态度的受众。当你估计你的受众不同意你的看法甚至有敌意时,采用能够把重心放在支撑你的结论和对策建议的理论依据上的结构(间接方式)。
(要根据受众可能的反应来决定结构是直接方式还是间接方式。)
【拆书家讲解引导】
表达的时候,应该先说事实,还是先说观点?在向领导汇报或跟人讲道理时,是开门见山好,还是娓娓道来好?二者的区别在于,是结论和观点先行,然后适当举例(直接方式),还是从事实与论据切入,最后引出自己的观点(间接方式)。多数人会依照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来决定表达的顺序:性子急的,就开门见山亮观点;性子慢的,就水到渠成慢慢讲。还有些人说,不应该依据自己的性格,应该依据受众的性格:如果领导性子急,表达者应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否则就娓娓道来。片段1.5的建议是,要依据受众的接受程度来设计表达的顺序,若预计受众容易接受表达者的结论(结论符合受众的预 期或立场,受众对表达者比较信任),则先说结论和观点。否则,即使对方性子很急,也还是先从事实开始,加以论证分析,最后推导出结论吧。强调一下,间接方式的表达,要求在开头的时候受众根本听不出来你的观点是到底是什么。等你亮出观点的时候,他们已经跟着你的思路走了很远了。
A1:
关于这一点,我特别有体会。这段时间,单位正逢人事大调,同事对岗位要重新进行双向选择,何去何从成为了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我因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去向,所以正在纠结中,昨天碰到一同事,我上去就直接问她“哎,你这次改革准备去哪个科室?”,谁知同事却淡淡地说“没去想这事,随便。”。我们都知道在这个时候说没想自己的去向肯定是假的,对不对。所以我这次想通过跟同事沟通了解她的去向,从而获取方向和思路的目的是不是失败了?对方说“没想”代表完全拒绝跟我沟通这事。这就是因为我在沟通之前,没有考虑到对方对我提出的问题是会接受并给予我想知道的答案,还是会抵触从而回避、隐瞒,导致了我这次勾通上的失败。所以,我们在沟通时是不是要先做判断?判断什么?先要判断对方是什么性格的人,如果是直爽干脆、乐于分享的人就简单、直接。如果是比较内收、城府较深的人,就要旁敲侧击,迂回转折?还要判断什么?还要判断你沟通的内容对不对,如果是天气啊、吃饭吃什么啊这类简单的事件就可以直接沟通,但如果是那种可能涉及一些复杂点的、私密些的或有些有利害关系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就不能直接说目的了?是不是就要采取迂回的间接表达方式了?
A2:
所以,下次或者待会我看到同事想要了解她的去留我要怎么说?因为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而且有些私密,所以我肯定不能直接问你还留不留在现在的科室,你去哪里这些问题,对不对?我会问,最近忙不忙,然后等她说忙(或不忙),我再问现在都年底了你还忙什么,你现在主要负责什么啊在你们科里……那你们科室这么累,你这次改革肯定不会留在你们科里了咯?……你说哪个科室比你现在的好点?……所以,根据沟通对象的性格,根据我们沟通的事件的性质科学地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是不是更容易达到自己这次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