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谚语:别为翻饭的牛奶哭泣,说得就是“沉没成本”。限于时间限制,上课时我一般会告诉学员:未来决策不要考虑沉默成本。虽然这句话在考试时很有用,其实关于沉没成本并不是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同时也反映了一种心理学现象。而我们每个人都会不自觉掉进这种陷阱。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例如付款、投资等等。比如说你以前投资做生意,赔掉了一些钱,并深刻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成功的机会非常低。后来又有朋友邀请你一起投资创业,并说这一次不一样,机会非常好,稳赚不赔,年化收益50%,请问你会投资么?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里的完美是指除了情感之外,你具备一切人类的智能,经过数据分析,你会精密的计算投入和回收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但是问题就出在,人类是有情感的,往日投资失败的记忆,会让你迈入沉没成本的陷阱。
失败厌恶是人类心理的一种现象,当你曾经在某方面失败过,这种记忆会在你的头脑中萦绕不去,俗称“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你再次想到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比之前更加沉重。然而在决定未来时抱住过去不放,你必将面临沉没成本陷阱危险。
自以为赚到了
心理学家(霍尔•亚科斯(Hal Arkes)和卡特琳•布拉默(Catehrine Blumer))早1985年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人们在沉没成本面前会做些多么愚蠢的事。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
首先假设自己花了100美元买了去甲地滑雪旅行的票,然后自己又发现一个更好的去乙地滑雪旅行的机会——只要50美元,于是也买了它的票。然后,研究者让实验对象假定,这两个旅行的时间互相冲突,而两张票都不能退或者转让。
你认为他们会如何选择呢?是选100美元那个“不错”的旅行,还是50美元的那个“绝佳”的旅行?
在实验中,有一半人选择去参加前者——那个更贵的旅行。虽然它可能不像后者一样有趣,但是不去参加它的话,损失也更大。然而这就是一个谬误了!因为无论如何,花出去的钱都是收不回来了。这个谬误让你无法意识到,最好的选择是要在将来带给你更好的体验,而不是为了弥补你在过去的损失。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呢?当我们旅游购物的时候,往往会暗示自己或者互相安慰:“来都来了,不买点什么不久亏了么?“
人们会沉迷游戏的秘密
还有一个实验(由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也很有趣。实验内容如下:
假设你要去看一场门票价值100元的电影。当你打开钱包后,你发现你少了一张100元的钞票。那么,你还会买电影票吗?你可能会的。在实验里,只有12%的人说他们不会。
现在,假设你还是要去看一场门票价值100元的电影,但正在你掏票的时候,你发现电影票弄丢了。那么,你会回去重买一张票吗?也许你会,但是这大概会让你心疼不已。在实验里,有54%的人说他们不会重新买票。
这两个情景其实是一模一样的:你丢了100元,然后又要付100元看电影。但是二者给人的感觉却不同。在第二个情景下,那笔钱似乎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用途,然而票居然掉了,这更加不能让人接受。
其实这就是 “网络游戏”会让人如此痴迷的心理学原因,甚至在上班的时候也要刷。你有没有回想郭是怎样沉迷于其中的呢?
“网络游戏”是一个让你了解你在面对损失时暴露出的弱点的工具。沉没成本陷阱是“网络游戏”的引擎——这一点,“网络游戏”的开发人员心知肚明。
当开始游戏时,你会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极富吸引力的环境中,然后就可以做点现实中无法做得“好事“或”坏事“。于是你开始付出一些努力(投资),后来你会因为努力赚的或者被赠送一些虚拟货币,虚拟货币可以购买装备或资源,原来要努力很多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要有钱,瞬间就可完成。慢慢地,你在虚拟世界有了一些家底,但是这时候各种黑手和破坏者也出现了,时不时的让你遭受一些损失。为了保护你的“资产”,开始花钱购买虚拟货币来加强你的装备,但是你碰到的对手也会原来越强,于是你不得不持续的投入,否则你的努力就白费了。
这些行为就好像投资一样,你会想要在之后得到回报。 这就是网络游戏的背后黑手。玩网络游戏,就像是在经营一份投资。若你对它忽视,就会招致恶果。如果你不常回来看看,你的生意就会完蛋,而你就会觉得你之前为它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所以你必须常回来看看,或许是隔了几天,以便收获你用失去的时间和金钱(虚拟货币)换来的成果。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不仅仅是不会获得收成,你还会损失掉你的投资。
如果你想消除损失带来的糟糕感觉,你可以付钱(真实的货币)给网络游戏,或者接受其广告商提供的服务,从而扭转局面——比如死而复生,或者加速晋级等等。你还可以让你的朋友来帮忙照管你的“事业”。
尽管所有这些策略可以让沉没成本陷阱在几天之内不来烦你,但是它们同时也助长了谬误。你的投资越大,寻求帮助的次数越多,想它的时间越久,你就越是会希望能将虚拟事业继续经营下去,并且发扬光大。人们为了维持虚拟事业,常常做出很疯狂的事——比如设定闹钟在半夜叫醒他们……你玩网络游戏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避免负面情绪。你收获的不是“事业”,而是你的沉没成本陷阱。你被迫返回游戏,修修补补,而不去做一些可能更有趣的事——因为你觉得你浪费了那些你已经拿不回来的东西。
“网络游戏”的玩家们陷入了沉没成本困境。他们已经不可收回他们花掉的时间和金钱。但是他们仍然继续玩这个游戏,以避免损失和浪费所带来的痛苦。
无处不在的沉没成本陷阱
也许你不玩“网络游戏”,但是你在生活中很可能遭遇过类似的境况。比如,你想要换个行业,辞掉工作,或者结束一段糟糕的恋情。但是你没有这么做,我都在这个行业做了10年了,换个工作损失太大了;你继续着,忍受你的行业、工作和糟糕的恋爱,不是因为它们能给你带来美好的人生体验,而只是因为你已经为它投资了太多的时间、经历、金钱或者别的什么,你想要避免损失它们所必将带来的负面情绪。
但是请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在船上失手把手机掉到了海里,它沉没到海平面之下,只有超人才能找到它。当然,你可以花点钱(好吧,很多钱)雇佣无人潜航舰队去找回你的手机,但是你不会做这种傻事,为已经浪费的东西平白浪费更多的金钱。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么你可以为自己是一个有理性的人而自豪了!
但不幸的是,一般生活中的沉没成本陷阱并非如此容易被发现。在你失去一样的东西的时候,你很可能并不知道你已经永远失去了它。“过去”并不像海平面一样清晰可辨,它仍然存在于你的记忆中,就如当下时刻一样。要知道,已经过去了的事物无论如何都回不来了(除非可以时光穿越)。
沉没成本不仅仅影响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它甚至能挑起战争、提高拍卖价格或者让失败政策苟延残喘。沉没成本陷阱让你在吃饱以后还要撑着把东西吃完。它让你的房子里充斥着你永远不会需要的无用之物。每一场“旧货出售”都是某个人付出的沉没成本的葬礼。
在损失掉大量金钱、人力和时间之后,投资者们不想就这么轻易放弃。然而这种坚持、执着,这种对延续的期望,并非什么坏事,而是人类后天形成的一种高贵、独特的品质。研究显示,低等动物和稚龄儿童都不会犯沉没成本陷阱。黄蜂、蠕虫、老鼠、浣熊、婴儿……它们才不在乎它们投资了多少或者损失了多少。它们只能看到直接损失和直接收益。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人,你有了反思和遗憾的天赋。但是这种天赋需要再进一步,回归理性,真正分的请过去、现在和未来,已发生损失是永久的,而一旦能够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事情就会迎来转机。
原创:陈利海
原载:易解项目管理(EasyP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