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命人传召鄂王妃,命她明日亲审女贼,不然被救出去了,就无法报仇了。王妃一听晕过去了,康熙命人带她去太后处歇息,又吩咐近身侍从,如果明日王妃还是身体不好,神志不清,那么传旨贝勒,令他三堂会审,即日处决。王妃刚醒转,听到又晕过去。
康熙的耐心用尽了,而且康熙对这件事的处理,无论是楚昭南也好,鄂王妃也好,说话都是客气之中带着人情味的,到底是自己人,可锋芒隐露,如匣中宝剑,尽管有一层外包装,可宝剑到底就是宝剑。
在最后通牒下,鄂王妃不得已去见易兰珠,在她心目中易兰珠就是女儿,所以进天牢就是一个母亲的身份,牛油烛下,温柔抚发,易兰珠想反抗却没有力气。
易兰珠的脖子给大枷磨伤,周围是淤黑的血痕,脚踝上流着脓血,鄂王妃用三条丝绢擦拭。
易兰珠心里记得的母亲是抛弃她和父亲的狠心人,她不愿意接受。鄂王妃说起自己的难处,说起小时候易兰珠的情形,终于黑暗在烛光中融化,母亲的泪滴在女儿的脸上,女儿的泪滴在母亲胸前。母女终于相拥而泣。
过了许久听到有人在门外走动,王妃呵斥不许打扰亲审,她进天牢时贝勒问她是否需要相陪?王妃随手在檀木桌上抓出五条指印,贝勒这才不多言。
纳兰明慧贪恋着母女重逢,易兰珠却被惊醒,母亲是敌人阵营里的人。她挣扎出怀抱,问母亲为什么不审问?纳兰明慧问她需要自己做什么?易兰珠都快死了,还要她做什么?
纳兰明慧说,那么把她带出天牢偷偷放走,然后自己吃最厉害的毒药去见她爸爸。
易兰珠承受不住,好像是逼死母亲一样。纳兰明慧却说她的眼睛很像父亲。易兰珠拿出杨云骢的遗书,鄂王妃打开一看,杨云骢告知女儿身世,也告知要杀多铎,那是家国之仇,无关风月。杨云骢死都没怪过她。
纳兰明慧也没怪过杨云骢要杀多铎
,易兰珠问真的不怪?纳兰明慧陷入纠结中,可她真的不怪女儿,血流得太多了。
这一句话又引起了女儿的情绪,血是流得太多了,可清宫还要他们继续流血,而他们的血也不会白流,会一直抗争的。
纳兰明慧产生了恐惧,她有的从来就是小家庭的小儿女情怀,不曾想女儿的家国情怀那样的澎拜强烈,在这种洪流下,那是抵挡不住的。
她问女儿问什么要分彼此呢?易兰珠说要是真的爱她,是一家人,那么她把地址告诉母亲,凌未风他们肯定还会来营救她的,她让母亲跟自己一起走。
如果可以一起走,当初纳兰明慧就不会背叛心盟,何用等到现在,那一句“谁叫你是汉人”当初隔离了她和杨云骢,现在又在她和亲生女儿面前制造出鸿沟。
逃避真是解决不了问题,十八年了,该面对的还是要去面对,可妥协惯了的纳兰明慧终究无法去面对。
那么女儿请她离开,易兰珠的头脑还是清醒的,知道要做出决定,母亲早就跟父亲私奔了。
爱情对纳兰明慧来讲只是项上的珠宝,而不是另一种生活。
王妃低声抽噎说了很多话,甚至说愿意和她一起走,可女儿不理她,这一套要是用在杨云骢身上早就奏效了,可易兰珠比父亲更坚强。
纳兰明慧给了女儿一把短剑,就是她父亲的断玉剑,这把剑见证着一家人的离合,第一次相逢,纳兰明慧救下杨云骢,就说他带的是一把宝剑。
大闹五台山,她一见轿门里刺进的是断玉剑,就知道女儿来了。而这把剑上还流着多铎的血。
而这把剑也是凌未风当作信物,把易兰珠抱上天山的。
王妃让她留着这把剑,凌未风再来救她,她就容易脱身了。易兰珠却听出母亲其实是不愿同行,她渴望母亲全部的爱,要母亲围着她转,这一下她非常失望,于是排斥着。要母亲留着断玉剑多想想爸爸。她又不理母亲了。
这时有人来问王妃审问好了没有。母亲替她擦了擦眼泪,让她好好保护自己,木然退出天牢。
易兰珠的情绪这才爆发,她开始为母亲着想,知道她无错,让她们彼此原谅吧。她要妈妈回来,不完美总比没有好,可牢门关上了,妈妈再也不会出现了,易兰珠发出绝望的尖叫。
在相见时虽然叫妈妈,可充满感情的叫还是在人后。这一段描写,纳兰明慧始终温柔款款,而易兰珠则是叛逆少女的性格。
可是在对事情的认知上,母亲还不及女儿,女儿更敏锐,母亲则是小富则安,看不到全局。
儿女情与家国仇掀起的惊涛骇浪,终于在纳兰明慧面前展现,杨云骢那时候很宠溺她,从来不在她面前提及两者的冲突,甚至是顺着她的安排的,可女儿不一样,该说的就明说。
这一段戏剧性冲突非常强烈,而且描写得很真实。
纳兰王妃回到家里,周围都是多铎的影子,这件事怎么折腾都是到底意难平,她怎么对得起多铎,于是她抽出了短剑。
这时有人来报纳兰公子求见。纳兰容若来了,可会劝慰姑母?他会有什么妙策呢?请继续关注!